粤东的薪水条件比起他们那边要低十倍,然后水电气和原材料也来得便宜一些,最重要的是税收又几乎没有,谁不愿意在这里开厂赚钱?

而且香江还有一个很好的规定,那就是你在海外挣的钱,不用在香江上税。

如此算来,他们在内地的工厂生意等等,都相当于是白赚的啊!

正是因为他们有了这个基础,所以90年代宝岛商人进入内地时,就看中了这个投资宝地——拥有成熟的供应链条和政策服务,还有更重要的是数百万的熟练产业工人,正好能让他们的劳动密集型工厂大展拳脚。

比起宝岛的工厂规模来,香江的根本不够看,所以一旦宝岛商人进入内地后,香江的除了房地产产业之外,其余的基本上也就完蛋了。

也是在宝岛工厂的带动之下,内地的那些工厂们才开始自己慢慢的摸索,做起了代工,然后又树立起了自己的牌子,最后才反过来成功了。

因此,粤东把期望寄托在香江人身上,那简直是不懂得香江的经济结构,属于是空欢喜一场。

要依殷俊的想法,粤东,江南这些劳动力密集、交通发达的区域,应该直接走出去,去日本、韩国、美国和欧洲,接各种单子。

太深奥的他们也不懂,太简单的别人也不会给。

就接那些劳动密集型的单子,薄利多销,但能锻炼出一大批产业工人来的那种。

只要好好的锻炼个十年、二十年,他们自然而然就能比前世更加的兴旺发达,还不用被日韩和宝岛商人给中间剥削一截。

当然了,这也是殷俊的想当然。

就凭着现在国内的谨小慎微,他们哪里有胆子去外国疯狂的抢单子?然后即便他们去抢,怎么抢,怎么才能抢得到,他们都没有经验啊!

更别说像是40年之后,华为那样在全世界制定通讯领域规则了。

华为这也是通过了几十年的努力,一步步的从被打压开始,最后才慢慢的逆袭成为世界第一的。

如果没有香江和宝岛商人们把单子带过来,自己雇佣人生产,内地根本就不可能直接接单。

从某种角度来说,宝岛和香江的公司,反而是充当了中间人和保证人的角色,由他们来确认我们的劳有所得。

甭管怎么讲,工人们能得到公司,国家能引进技术和资金,得到税收,发展经济,积极的向先进发达国家靠拢……这不是好处多多吗?

故而他们的存在,还有他们的成功,是有着很深的历史背景的,也是一种必然。

倒不是说内地非要那么贱骨头,非要让香江和宝岛的商人来发财。

便好像殷俊现在在内地的投资这样,正好迎合了内地很矛盾的心理。

故而殷俊的做生意,也是要顺从和服从这种历史的发展,不可能来个揠苗助长,极高的去推进内地高速发展。

事实一定会证明,这样的急功近利,绝对是一种巨大的灾难。

萧老的“摸着石头过河”说法,你仔细又认真的去琢磨,真的是有很深的道理在里面的,非大智慧的人,不能说出这样有哲学性的话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