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齐天林特别要求,所有的小队长都在各自的通讯频道里面呼叫:“火力分配!本小队左右以我为准!”

然后队长们又在指挥通讯频道里面迅速商量各自的火力分配范围:“我正前方咖啡色坎肩的人是A队四小队的坐标!”“黑色大胡子火箭筒手在我B队六小队正前方!”

看着杂乱无章的漫漫人丛,在步话机里面就这样被割分出来……

很清晰的标示出来……

齐天林依旧没有据枪瞄准,他真的在适应自己是个指挥官的身份,站在山脊背后观察各分队长以及小队长的指挥,以及背后临时炮兵阵地的准备……观察哨都已经撤回来了,作为后备支援小队在两边的后方待命,如果哪个方向出现缺口,他们就是第一时间补充的队伍。

才六十余人的防守队伍就有这么复杂的准备工作!

这就是区别……

B队优先开始开火,因为他们的面前相对平坦,敌人更容易接近他们,虽然武装分子一边攀爬一边漫无目的的朝着山脊散乱的开枪,直到他们发现有些扛着火箭筒的人员已经在准备发射了,B队队长才在指挥频道里面下达射击命令!

第一波射击只有寥寥四五只步枪!

都是队长的步枪,全部都是曳光弹的指挥员弹匣,打出了一连串明亮的轨迹,各自的目标应声倒地!

就在武装分子先是一惊,然后一喜,以为对面没有多少人的一刹那,炒豆子一般的点射声音就开始了!

以各自队长的射击点为坐标,队长左侧的第一名士兵就打刚才目标左边第一人,左侧第二名士兵打第二名敌人,依此类推,这就是西方军队基层战斗中最典型的火力分配!

这样的战术就把杀伤率提到了最高点,一个轮次的点射,就看见成片的人在倒下!

绝对不会出现几把枪同时打一个点的浪费行为……

然后小队长的射击点还在改变,整个小分队的射击就跟着成面打击的改变,就好像一把把梳子,无情的朝面前的敌人梳过去!

就算敌人排列得再散,子弹的浪费率就非常低了!

当然也就是第一波的效率最高,敌人的散兵队形立刻就乱了……,这个时候两门迫击炮才开始轰击这个早就标定好的位置,爆炸、枪声、飞溅的弹片跟石头尘土,立刻充斥了B队面前的几百米范围……

敌人的火箭弹跟枪弹肯定也在朝发现了B队廓尔喀的位置飞来,但是提前修筑的单兵工事还是能遮挡住大多数的坡地下方攻击,几乎没有伤害……

但是一两百米横向距离以外的战斗,就很大的激发了A队前面敌人的进攻,他们撒开丫子就往上冲,力求占领另一个高地或者山脊,压制这边的敌人,可也就正中A队的下怀,几乎同样的火力分配也上演在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