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这也要讲究一个时间段。

丹尼尔华盛顿和汤姆汉克斯前世的巅峰期,其实都是90年代,在80年代的时候,他们还没有锻炼出来。

一个演员的演技巅峰,其实就是在35-55岁左右,有了足够多演绎的经历,有了足够多的人生阅历,演技才会提升到最高。

一个20岁左右的奥斯卡影帝,基本上是不会存在的。

哪怕是演得很好很好,都不会有那股子浑然天成的味道。

所以在这个年代的丹尼尔华盛顿和汤姆汉克斯,理论上应该是差不多的。

出生于1937年的达斯订霍夫曼,则是已经到了自己的巅峰期,80年代初就获得了一座奥斯卡影帝。

如果不是殷俊搅局,4年之后的《雨人》,就会给他带来第二个奥斯卡影帝。

但饶是如此,不仅仅年轻的丹尼尔华盛顿被碾压了,连达斯订霍夫曼在戏里,就是在阿甘从军的这段戏的拍摄中,也一出场被汤姆汉克斯碾压。

要不是达斯订霍夫曼反应得快,积极的调整状态,他一个奥斯卡影帝就会在戏中出丑了。

能让汤姆汉克斯达到这样的成就,殷俊心里非常高兴。

因为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殷俊的功劳。

如果不是殷俊让汤姆汉克斯出演《雨人》,然后又是《钢琴家》,一步步的提炼他的演技,他根本不可能在现在达到这种程度。

看着自己培养的演员,可以把同等级别的奥斯卡影帝压住,这怎么不让他高兴呢?

可以这么讲,汤姆汉克斯的表现,让那些演员们都不由自主的努力去表现自己最好的演技,很是提高了剧组的演技档次。

别说是主要的演员们,哪怕是那些在剧中寻常出现、连台词都没有的那些演员们,也同样如此。

他们都积极的把自己最好的一面表现出来,力求在这部注定会名垂影史的电影里面,留下一点印记。

最不担心的人,倒是要数马龙白兰度老爷子。

且不说他的演技已经到了如火纯青的地步,单说他自己的戏份安排,他就不用担心。

因为他出场的时候,只是阿甘入小学的时候,根本不可能和汤姆汉克斯对上。

有了这样的闲心,有时候马龙白兰度还会去提点一下别人的演技,免费的去教导他们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