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柳苇的表情就像是这里只有她自己,她放松而自然。

这是演员修行的第一步,忘掉摄像机。

不是真忘了,真忘了怎么拍怎么走位?

而是在心理上忘掉它。

人被拍是会紧张而不自然的,这是本能,很难克服。就算是已经成名的演员在面对摄像机时都会不自然,观众也很容易发现,比如演员会不自觉的耍帅,比如总是将自己最帅的一侧脸对着观众,拍出来都跟扭了脖子似的。

还有的演员就算是离了摄像机还是忘不掉那个状态,哪怕是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要扮演完美的自己,扮演受欢迎的人设,就显得特别假特别装模作样。

所以,陆北旌和梁平都没把柳苇的心理问题当回事,他们见的正常人不多,标准跟普通人不同。除非柳苇疯到不能拍戏,不然只要她出现在屏幕上是正常的,那就没问题。

陆北旌下了车直接过来,没有换衣服也没有休整,他没有一点偶像包袱,倒不如说他在远离城市和人群就不想演“陆北旌”这个明星了,他现在看起来跟旁边的工作人员一样,都是胡子拉茬一身臭汗。

梁平看到他就过来了,站在他旁边说:“适应了好几天了,可以吧?”

拍摄时间紧,任务重,梁平也没有时间真跟上课似的一点点教柳苇,直接上了猛药,为了让她适应摄像机就一直拍她,除了她在酒店时不拍,其他时间只要上车就拍,到了片场更是只要在外面就有摄像机在拍。

为了让她适应角色就一天到晚都扮上,工作人员不跟她说话,其他配角也全都扮上喊她公主,连吃饭都要把盒饭倒腾到木头盘子陶土碗里盛着端上来。

除此之外,梁平还天天给她讲姜姬的故事,翻过来倒过去的讲,当然,是加入了电影的元素和梁导自己的理解的浪漫版本。

梁平:“你找的那个表演老师让我给退了。我觉得思思这情况还是少见外人吧,容易暴露。”

虽然娱乐圈不正常的人多,但真沾上抑郁啊、精神分裂啊这类精神病的还真是极少数,因为沾上了,大众就会用猎奇的目光盯着他看,他再想演戏就不行了,因为不管他塑造什么角色,观众看他还是会第一时间把“精神病”这个套子套上去。观众不入戏,电影电视剧就没人看,投资人当然不会再用这样的演员。

当然,拿抑郁和精神分裂当人设的也有,毕竟这是一个爆点等于流量,流量等于热度,热度等于钱的圈子,一切怪象都是围绕着钱产生的,有钱就有市场,审美和审丑一样受欢迎,大众的接受程度有时也是很让人吃惊的。

梁平不要柳苇去搞奇怪的人设吸粉,他巴不得把她藏到电影开画,在这之前,最好谁都不知道柳苇。

他说:“我给嘉世说了,不要再披露思思的信息。她以前在公司拍的照片都让我买过来了,在电影上映前一张也不会漏出去。”

一个新的演员最重要的就是神秘感。当大众越不了解他,对他的渴望就会越深。

跟秀星不一样。秀星卖的是人设,大众不需要知道真实的她是什么样,只需要她的人设,人设崩塌就意味着大众不会再追捧他,为了巩固人设就必须维持高曝光率,这也是嘉世之前给柳思思规划的道路。

陆北旌的定位是影星,他身上反面不能有太明确的人设标签,标签一固定,戏路就会变窄。假如他的人设是好男人,居家男人,那他就会惨到只能去演家庭剧,拍合家欢电影;假如他的人设是硬汉,他就不能演小清新的爱情剧。

陆北旌的标签只有两个,一个是帅,男人可以帅到八十,从帅哥到帅老头,头发胡子都白了还可以卖绅士,观众一样吃;另一个就是演技好。他演技好的人设还胜于帅,也就是说他可以不帅,却不能演一个演技不好的角色,后者比前者对他更重要。

现在梁平打算给柳苇打造的就是跟陆北旌一样的戏路,一样的人设。人美,演技好。

当然,柳苇演技不好。但这可以包装啊。

只要包装的好,哪怕柳苇这一辈子只演这一部《武王传》,她都可以成为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