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朝廷不赈灾,中州的百姓还有活路吗?”

“哎,有这样的皇帝,以后不会乱起来吧。”

“嗨,这不是明摆着,那新帝刚刚登基的时候,北边不也有雪灾,冻死不少人,北方不少人逃荒去南边还有京城,路上很多灾民染上腹泻病,那新帝都不管,想把逃去京城的灾民全都给杀人,不管有没有染上腹泻病全都给镇杀,后来那些灾民开始逃窜……也幸好咱们饶州城这边有个县令想出腹泻病应对法子,不然就那次就得死不少人。”

但即便如此,大家也都不想让世道乱起来,世道一乱,最苦的就是他们这些普通老百姓,现在至少吃喝不愁,日子还还算过得去,真要乱世了,到处战乱,生灵涂炭,那真真就是没有了活路。

不止是城内的一些酒楼客栈茶铺里成天有人议论这事儿,连许记住着的客人都有不少人议论。

中州那边临到夏末,中州也就下了一场小雨而已,对于干涸的河流也是无济于事。

再者,现在已经不是下雨不下雨的事情,已经夏末,就算下雨,种了种作物,到了冬日也会全部冻死,没有任何收成。再等两个月,要是还没有赈灾的物资送过去,穷苦一些的百姓跟佃户们,恐怕只能去逃荒。

倒是也有一些仗义之人让大家募捐,背后还有官衙的人出面。

许沁玉也在月底时候收到四哥来信,说饶州城现在这位招揽大家募捐的人是个不错的仗义人士,可以把物资或者银钱交给他,他会把所有物资跟银钱购买粮食后送去中州。

许沁玉不认得这人,但是听说他是一个挺大商队的东家,叫做周晏。

自然不知他是大皇子的人,现在也是四哥的人。

许沁玉也有不少余粮。

之前源宝镇买来的百亩田地,一直交给佃户们去种,每年能收不少租子。

别人家的田地给佃户们都是四成的收成,她给了六成,剩余四成她自己收着,这些粮食,有些并不算很好,所以都是留着自家人吃,饭庄用的粮食都是精选的的上等米面杂粮。

除了之前源宝镇买来的百亩田地,这一年,她也饶州城附近又陆陆续续买了有二百亩田地,手上一共三百亩的田地。

所以也存了不少余粮。

现在反而没有捐银钱的必要,中州缺的都是粮食。

许沁玉把这些余粮留了够家人一年的口粮,剩余的都捐了出去。

不过这些粮食也只是杯水车薪,许沁玉又买了些粮食一并送过去,四哥也不建议他把银钱都用来买粮捐出去,即便她身上那些银钱全都买了粮,对中州百姓也只是杯水车薪,还需要动员更多人来捐赠粮食,就这样,也仅仅是让中州百姓坚持一个月罢了,还是得朝廷户部拨款赈灾。

不过许沁玉还是买了几万两的粮食一并送到周晏手上。

她没亲自去,让功哥儿去的。

功哥儿现在已经十七了,长的又高又结实,饭庄有他管事,还是帮了她不少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