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文社的同事们不禁感叹,折腾了大半年,这通文社还真叫林为民给折腾活了。

不对,不仅是活了,而且是活的很滋润。

有同事甚至开始大胆的预测通文社的出版量超过国文社的时间,有猜一年,有猜两年的,至多没有超过三年的。

这两年,纯文学没有以前那么受欢迎了,相反的,通俗文学正在快速崛起,此消彼长,通文社的出版量超过国文社恐怕只是个时间问题。

有一些同事竟然起后悔当初林为民要成立通文社时没有跟过去,现在通文社刚刚成立半年,已经展现出了强大的发展潜力,以后人员和机构必定以飞快地速度膨胀,如果现在能够调到通文社的话,说不定以后就能混个一官半职。

对于很多在编辑室内郁郁不得志的中青年编辑们来说,通文社的崛起让大家看到了希望。

通文社现在的编辑部主编李学刚就是个生动的例子。

李学刚以前是当代文学二编室的骨干力量,但因为年纪轻、资历浅,基本没有什么进步空间,有好事也轮不到他。

去了通文社,被林为民一下子提拔到主编的位置上,大家起初也并未在意,因为通文社实在是小的可怜,去那当个主编,还不如在国文社的重要编辑室当个普通编辑。

可才几个月的功夫,通文社的发展就实现了三级跳,这个时候李学刚这个编辑室主编的含金量就显现出来了。

三十岁出头的主编,这应该是目前国文社内最年轻的主编了,哪怕只是副牌社的主编。

通文社以后再继续发展下去,李学刚说不定就是副总编、副社长,甚至是总编、社长。

老程还有几年就六十了,到时候林为民一升,至少能腾出来一个总编的位置,李学刚又是通文社的建社元老,升任总编的可能性很大。

想想未来通文社的一堆位子,国文社不少人眼馋不已。

到通文社当编辑,由原本的“下放”迅速成为“上进”,社里的一些同事蠢蠢欲动。

前段时间林为民跟程早春要了几个人,本来程早春答应的是将几个在校对科实习的大学生分过来。

最近这几天事情却发生了诡异的变化。

不少同事私下里找到了林为民,希望可以调到通文社来工作。

要是一个人、两个人来找他,林为民跟编辑部主任打个招呼,说不定就收下了。

可找的人太多了,几乎每个编辑室都有人来找,林为民也没办法做主,只能在开会的时候把情况提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