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要怎么办,就看我们现在的所处的大局。”

在张希孟身边,只有两个年轻的将领,一个是蓝玉,一个是李文忠。哪怕是朱文正,都在统御山东军团,随着徐达出征。

张希孟也只能跟这俩人念叨,“李思齐接连放弃要地,以冯国用的才能,大约有一半以上的可能,想办法全歼李思齐……如果放在中原决战之前,我大约会同意让冯国用进军,陛下一定会答应的,可是到了现在,我却是不能同意。”

蓝玉略思忖,就说道:“先生是说咱们现在把握更加充足,所以不必冒险?”

张希孟笑道:“还有一层意思,你们再仔细想想。”

这次是李文忠道:“大势在我,李思齐投降的可能,也大大增加了?”

“对!”张希孟含笑道:“确实,我们现在有可能争取李思齐投降,你们能想明白这件事的价值吗?”

蓝玉眼前一亮,慌忙道:“这个自然是知道。李思齐当初和察罕帖木儿一起聚拢豪强地主的兵马,镇压红巾军,十多年大战下来,李思齐坐拥数万精锐,雄踞关中之地,是元廷少有的实力派。他这一投降,整个关中的大局就打开了。”

“然后呢?”张希孟又追问了一句。

蓝玉想了想,继续道:“关中落到了我们手里,陕甘诸王的兵马就没法回去了,日后进军河西,收复西域,就方便多了。”

“还有吗?”

“还有?那,那就是山西!关中一旦到了手里,山西的兵马就无路可逃了。如果能快速北上,攻取大同,截断元军北逃的路线,就等于关门打狗,一举全歼!”

张希孟含笑靠着椅子,问道:“这样做,又有什么好处?”

这一次是李文忠抢先回答,“张相,此番北伐,胜利的把握足有十成,所不同的是能包围住多少兵马而已。元廷撤退到草原的人马越多,我们后续的麻烦就越大。相反,要是能把这些人留下来,往后我们的压力也会小很多。这次的北伐,就是包饺子,要的是馅越足越好!”

蓝玉笑道:“照这么说,我倒是盼着大元天子能驻守都城,和社稷共存亡了。”

李文忠呵呵一笑,“能这样最好,只怕大都的皇帝,怎么也不会比徽钦更差吧?”

蓝玉无话可说,简直不能更认同了。

却是,赵佶、赵桓,加上赵构,父子三人,成功把皇帝的下限拉到了负值,过去是傻子都能当皇帝,他们充分证明了傻子不可怕,混蛋才真的要命。尤其是寡廉鲜耻,毫无底线的混蛋,哪怕是一条狗坐在那里,只怕都比他们强。

毕竟狗被冲进了领地,还知道叫嚷,急眼了还能咬人呢!

经过简短的商议,张希孟就确定了方针,不能贸然进兵,要争取李思齐投降。

可问题是李思齐这种东西,岂是轻易能投降的?

该怎么拿捏,还需要仔细权衡,妥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