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芬想了一下,就逐条问道:“林司令要三百元光洋,莫贵的意思怎样?”

“他说,这件事还是不要声张的好,他拿一半,剩下一半想由你凑足。筹好后,我负责送去。”

陈玉芬迟疑了一下,心想:一百五十元,数目不算小,但,有什么办法呢?总比让共产党共了去好。于是,她说:“好吧,我也拿一百五。第二件事是抗粮,这我也很赞成,莫贵有什么好主意?”

莫太送放低了声音说:“他老人家说,由他写一张要求减免的报告,再由我去联络一些人签名盖章,然后送到区里去;要是区里不减免,就回来动员大家闹它一顿。”

陈玉芬听到这里,想起了苏凤姣的话,补充道:“一般人好办,只想少拿点粮,他们会签名盖章的。可是,也有些胆小怕事、心眼多的人呀,他们恐怕不会同意。你最好先把干部的名字写上,说是干部要这样做的,不是更好办吗?”

莫太送独眼一滚,咧开大嘴笑着说:“好办法,好办法,我和老团长商量了半天,也没想到这一着。第三件事呢,林司令要我们先在村上宣传国民党要回来,再筹点粮饷给他,这怎么进行好呢?宣传容易,筹粮也不大困难,但筹来的粮食集中到哪里去呢?到处都有民兵活动。”

这问题的确很棘手,陈玉芬扶着头想了好一阵,才高兴地说:“我想出个好主意,集中到苏瞎子那里去。苏瞎子住的那个茅屋很大,放几千斤谷子没问题。那里,根本不会有人进去。苏瞎子眼睛看不见,又聋,又傻,长年四季不和人讲一句话,不会向外面透露风声。那里离村子又远,往山里运也方便。”

莫太送听了,得意地说:“行!就这样决定了。我现在就得走啦,莫叫水生碰上。”

刚走出大门,莫太送向两边一瞅,只见玉英神气十足地从西边走来。她远远就说:“莫太送,你做什么呀?”

莫太送并不把玉英放在眼里,大模大样地说:“妹仔,莫乱打听,我有公事。”边说,边走他的路。

玉英却追了上去,理直气壮地说:“莫走!你有什么公事?不说清楚不让你走。”

莫太送站下来狠狠地盯了玉英一眼,正想发作,回头一想:好汉不吃眼前亏,事情闹大了,对自己不利。于是就咧开大嘴一笑,用妥协的调子说:“好妹子,莫瞎缠了。我听说有的地主想破坏征粮,偷偷地卖谷子,所以才去检查一下黄维心的谷仓。你莫看我现在不当民兵,积极分子还是要当一个。我是真正的无产阶级,不去革命让哪个革!你说,我这样做对不对?”

玉英望着莫太送那副少有的和解脸色,才放过了他,说:“这还差不多,检查出问题吗?”

“没有。陈玉芬说黄干不准她出门,哪有可能卖谷子?我看了她的谷仓,的确没有动过。”莫太送说着就走开了。

莫太送从黄山跑回莫家山,又从莫家山跑回巢山,这家出来,那家进去,没过三天,能进得去的人家,他都跑到了。有一部分人因为还不了解政府的政策,就受了蒙蔽。很快,整个山村,已是人心惶惶,谣言四起。什么“今年的公粮比去年重了”呀,“要了粮,共产党就要走”呀,“谁交粮给共产党,国民党回来就要杀谁的头”呀,“佃户与地主同样负担”呀,“今年减收了,政府不减免不行”呀等等。等到莫威、黄干、黄容等村干部开会回来后,谣言又增加了新的内容:

“莫威在县里开秋征大会时,向县长多要了任务,还说要超额完成哩!”

“今年比去年公粮多一倍。”

“大家组织起来向政府请愿去!”

谣言,迅速地在散播着。从哪里来的呢?有的说赶圩听来的,有的说干部讲的,大家都在莫名其妙地奔走相告。谣言像一股毒气似的,弥漫在空气中,侵蚀着人的思想,叩击着人们的心。人们,又一次被抛进了动荡不安的风浪里……

徐翠在回村的途中顺路到枫山村布置工作去了。村干部碰头后,决定开个群众大会,宣传党的秋征政策,以便粉碎敌人的阴谋。

人们三五成群地往农会外面的坪子上集中着。会议还没有正式开始,人们乱哄哄地吵成一片。不知是谁,大叫了一声:“莫威要的任务叫他自己出!”于是,人们哄的一声沸腾了起来,涌向农会门口七嘴八舌地向莫威质问:“你根据什么要我们村出四万斤粮?”“你莫威准备出多少斤?”“你是不是不想叫我们活了?”……这些质问,像乱箭一般,向莫威射来;也有些人,还从中掺杂着咒骂。

莫威一看不妙,就大声地对大家说:“叔伯兄弟们!你们莫吵,听我讲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