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问题,您放心吧。”

一想到自己的作品能够被国文社出版,高剑群就感觉到心中充满了力量,脑海中灵感爆棚。

林为民又貌似无意的说了一句,“写稿子要是没什么灵感了,就来燕京转一转。我们国文社有招待所,来这边写稿子还有补助。”

“谢谢您的好意。不过去燕京可能不太方便,我现在在黄陵县挂职。”

高剑群不仅是个作家,也是个官员,在黄陵县挂职的职务是县委副书记。

林为民闻言有些遗憾,说道:“没关系,那就等你送书稿的时候咱们再见面!”

“好,到时候我请您喝酒!”高剑群爽朗的说道。

准备要挂电话的时候,林为民又问道:“知道贾平娃最近在写什么东西吗?”

“不知道。听说他最近家宅不宁,估计应该没什么心思写作吧。”

都要挂电话了,又嗅到了八卦的味道,林为民忍不住又跟高剑群聊了几句。

挂断了电话之后,林为民想了想,叫来了贺启智,先跟他说了高剑群的事,又交代道:“今年有时间让同志们多往陕西跑一跑,这两年‘陕军’人才辈出,得多拉拢拉拢,尤其是高剑群、贾平娃、京扶等这些正当壮年的作家要多放些精力。”

前有陆遥的《平凡的世界》,后有程忠实的《白鹿原》,这几年时间陕西作家们在中国文坛的声量前所未有的大,所以贺启智并未对林为民的叮嘱感到奇怪,痛快的答应了下来。

林为民又接着说道:“今年这一年你们多跑跑陕西,下半年我打算搞个长篇小说研讨会,主要邀请陕西这帮作家们。”

“主要邀请陕西作家?”贺启智有点不解。

“这几年‘陕军’人才辈出,我看光是《平凡的世界》《白鹿原》还不够,这两年估计还会出几部大作。社里之前跟陕西的一些实力作家联系的比较少,可以趁着这个机会联络联络感情,把他们新作的发表和出版都拿过来。”

后世的1993年3月25日,《光明日报》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陕军东征》,第一次提到了“陕军东征”这个概念。

所谓的“陕军东征”,不是军事行动,“陕军”所指的是陕西文坛的一批正当壮年的作家。

这篇评论文章的背景是在九十年代初期,《白鹿原》(程忠实)《废都》(贾平娃)《最后一个匈奴》(高剑群)《八里情仇》(京扶)等经典作品在短时间内密集出版,形成了中国文坛前所未有的一股“陕军”潮流。

程忠实、贾平娃、高剑群和京扶四人,再加上作品早于几人发表的陆遥,因他们的作品广受欢迎、影响力巨大,被称为陕西作家中的“五虎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