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了想说道:“那你能联系上他的女儿们吗?她们是理查德·耶茨的继承人,拥有他作品的版权和著作权,跟她们沟通一下,看看能不能取得她们的授权?”

“也只能这样了,我负责来联系吧。”

林为民又道:“罗杰,我不希望你为难。帮理查德出文集肯定不赚钱,但我绝对不会让你赔钱。”

罗杰·斯特劳斯连忙说道:“林,你误会了。如果我决定出版他的文集,那一定是在商言商。你看这样怎么样……”

理查德·耶茨的作品在米国是出了名的难卖,出版社基本是出一本赔一本,所以这些年时间里,理查德·耶茨的作品尽管时有出版,但基本靠的都是朋友的帮忙。

而且印刷量都很低,大部分只有几千册,卖的也不好,很多书最后卖不出去只能送到二手书店,供那些喜欢淘书的文学爱好者拣选。

如果真的要替理查德·耶茨出文集,罗杰·斯特劳斯脑子里冒出的第一个念头是必须要有一个精彩的营销方案。

手里捏着电话,他瞬间便想到了电话那头的林为民。

“中米两国伟大作家的世纪友谊”。

罗杰·斯特劳斯不愧是营销鬼才,转瞬之间便想到了一个充满创意的宣传点。

他打算利用林为民和理查德·耶茨的交往经历和理查德·耶茨在生命最后向林为民“托孤”这件事作为卖点,来推动理查德·耶茨文集的销售工作。

林为民听完罗杰·斯特劳斯的想法沉吟良久,想了好长时间,最后说道:“有这样的宣传点,文集就能畅销吗?”

“不一定畅销,但以我的经验热卖一段时间肯定没问题,而且肯定超过理查德·耶茨以往作品的销量。”

“好吧,那就按你说的来。”

罗杰·斯特劳斯毕竟担了风险,现在既然想出了办法,又是诚心帮忙,自己再矫情就有点不合适了。

十一月中旬的一天,林为民接到人艺的电话,说于是之要退休了,打算给他办个欢送宴。

林为民有些恍然,一晃于是之都要退休了。

第二天傍晚,林为民来到人艺。

欢送宴是在人艺食堂办的,这是于是之的要求。

自85年以后,原本如火如荼的话剧市场开始走下坡路,几年时间便一蹶不振。

这几年全国的话剧团的日子都不好过,燕京人艺作为国内话剧界的门面效益还算可以。

毕竟有那么多的经典剧目,始终可以吸引一批死忠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