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朝阳的话,确实代表了国文社很多同事的心声。

好处谁都想要,但大家更想看到的是过程和结果的公平。

林为民素来跟汪仰晨关系一般,但在会上推荐汪仰晨,着实出乎了大家的意料。

这倒不是汪仰晨这个人不值得推荐,而实在是他这个人在社里无声无息,只会低头干活,在社里基本没什么存在感。

汪仰晨曾经说过,自己就是一条老黄牛,只管埋头干活这一类的话,可见其人的脾气秉性。

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好处大家都想要,可不见得谁都能得到,荣誉和奖励往往只会集中在少部分人身上,越是这样就越需要公平二字。

与那些平日里被鲜花和掌声围住的领导和专家相比,汪仰晨更能代表广大的国文社职工。

所以,林为民推荐他成为韬奋奖的候选人,在某种程度上,是契合了国文社最广大的民意。

这也让林为民在广大同志口中的口碑更加出色。

在国文社忙着讨论韬奋出版奖的时候,燕京北沙滩1号院。

北沙滩1号院,听着跟文协所在的沙滩北街2号差不多,实际上两地相隔很远,这里是中国戏剧家协会的驻点。

此时,戏剧家协会的会议室内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讨论。

今年是1987年,第四届全国戏曲、歌剧、话剧优秀剧本奖的评选活动已经展开,作品的评选范围是1986年到1987年这两年之间公演的作品。

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部戏曲、歌剧、话剧剧本参与角逐,评委会的工作量非常大。

但真正让评委会的评委们挠头的不是奖项的评选问题,全国戏曲、歌剧、话剧优秀剧本奖是两年一度的全国性评奖活动,获奖作品从来都不是一部,而是多部。

最多的一年,戏曲、歌剧、话剧三个大类的获奖作品加在一起有72部之多,那是在第一届评奖的时候,堪称分猪肉大会。

第一次没经验,之后评委会也发现了这种分猪肉做法的弊端。

所以在之后两届的评奖活动中,逐年减少获奖名额,到今年是第四届评奖,已经确定的获奖作品只有十六部。

尽管仍然很多,但对比往年,这个数量已经相当少了,奖项的含金量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而评委会现在挠头的不是获奖名单的问题,而是怎么给奖的问题。

这个要给奖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林为民。

前些年,林为民凭借着给人艺写话剧剧本,在国内的话剧圈迅速冒头,作品广受欢迎,风头一时无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