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著名的思想实验,“莱布尼兹之堑”。

图灵测试,也只能确定AI是否具备已接近人类的智能,并不能确定AI是否具备人类的意识。

姜蔻一直以为,AI人格化是公司的营销和炒作。

难道……

不,她不能抱太大的希望。

姜蔻闭上眼,按住额头,深深呼吸,半晌才平定急促的心跳声。

可是,怎么能不抱希望?

“元认知”是AI人格化的基础,她为AI人格化打下了基础,却无法亲眼见证它拥有意识的过程。

那种强烈的不甘,令她至今都如鲠在喉。

鬼使神差地,姜蔻回了一条信息:

「你是我认识的人吗?」

对方回复的速度很快,快得让她生出了一种她手机的响应速度,跟不上他回复速度的错觉。

她刚发出去,回复就显示在她的手机屏幕上:

「这取决于您对“认识”和“人”的定义。」

姜蔻盯着这条回复,试图分析出情感的存在。

但是没有,这是一条简单、清晰、近乎机械的回复。

是故意模仿AI说话吗?

正常人回复,要么会说“你不记得我了吗”,要么会带点促狭意味地说“你猜”。

只有AI的回答,才会这么客观、理性、精确,不带任何主观色彩。

问题是,AI进化的过程中,会产生无数迭代。与她进行感官同步的,不过是其中一个迭代而已。

现在跟她聊天的,是哪一个迭代?

抑或根本不是AI,是公司的新花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