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楠呵呵嘲笑,“我看是士大夫的习气太重了!我确实没有什么能指点李相公的,这种事情,李相公要是愿意,可以请刘学士,或者钱侍读过来商议。”

江楠说完这话,也就起身告辞,多一秒钟,都懒得浪费。

别看大明立国十多年,张希孟喊着移风易俗,也忙活了这么多年。要说没有效果,那还是扯淡,毕竟没有效果,江楠凭什么能坐上尚书宝座?

而且她还没有像狄青一样,遭到群起攻之,逐出朝堂,这就说明,张希孟还没白折腾。

但要说从此之后,天下大变,旧习尽去,焕然一新,大家伙都改变了看法,大明朝从头到脚,都成了新的……那更是做梦!

尤其讽刺的是,越是官位高,越是权柄重,尤其是礼部,国子监,翰林院这种清贵衙门,就越是难以转变过来。

老爷们都是正儿八经孔孟门徒,虽然暂时受挫,早晚有一天,也会拨云见日。不为别的,张希孟今年才多大?

让我们皈依他的门下,自称张氏门人?

想什么呢?

就算是刀压脖子,我们也是口服心不服!

也就是毛贵那种无德武人,能不要脸皮,我们这些人真正的读书人,是绝不会低头的!

李善长早就把这帮东西的牛黄狗宝看透了膛,指望礼部能拿出什么方案,那是做梦!而且李善长从朱元璋的措辞里听到了一丝端倪。

老朱说跟商业部一样,大约就是要针对礼部,进行彻底改革。

没准三天之后,拿不出妥当的方案,礼部就要灰飞烟灭了。

李善长面对此情此景,也真是无可奈何。

一个商业部就很可怕了,如果再来一个部,自己在中书省的这点权威,也不剩下什么了。到时候中书省就成了门下省行省了。

老李是满肚子怒气,又无可奈何。

他最后思前想后,决定把钱唐请过来。

无他,钱唐自从北上燕山之后,参与修订宋史,写了好几篇不错的文章,很是得到张希孟和朱元璋的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