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怔了一下,“这不是要庆典了,咱不能没有什么东西吧!”

张希孟呵呵一笑,“这就是了,其实当年主公是学了全套教育的,各种学科,主公都有所涉猎……但是这么多年下来,主公潜心练字,写诗填词也从来不放松。就连文章也写得越来越好。但是算学,天文,历法,地理,乃至一些其他紧要的学科,主公却是兴趣缺缺,臣似乎没有说错吧?”

老朱的脸色越发尴尬,他轻咳道:“这些东西都是能用得着的,咱不敢懈怠。至于其他杂学,一时用不上。”

张希孟一笑,“臣以为不然,主公所说用得着,无非是可以在一群人前,挥毫泼墨,吟诗作赋,迎来掌声喝彩……臣以为陛下不该沉溺这些东西,臣还以为,陛下应该提升自己的算学本事,因为陛下懂得算学之后,就会明白发展工商的价值。就不会非常顽固坚持精耕细作的观点。立国十年,陛下应该意识到大明户口的增加,应该知道大明人口极端不平均,许多家庭,都有五个以上的孩子。”

“不光是孩子的增加,男孩女孩的数量也不平均。如何妥当确切掌握人口变动,对于接下来治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陛下心怀苍生,臣是知道的。但是天下苍生,不只是虚幻的,而是一个个真真切切的人。他们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利益要求。那么多孩子出身,如果只是让五个孩子,分别继承一对父母的田产房屋,势必会出现不够分配的问题。如何满足这么多子民的需求,正是陛下需要做的。”

“臣斗胆谏言,陛下应该把算学书籍拿起来,尤其关心下统计,运筹,尽快弥补短板才行。”

张希孟毫不客气说着,朱元璋默默听着,就跟老师教训学生一样。

上次出现这种场景,似乎还是上一次。

毕竟自从老朱登基之后,张希孟就不是那么锋芒毕露了……但毕竟朱元璋还是要尊称张希孟为先生的,而且这还是有教导之恩的正儿八经的先生,不是李善长那种随便的先生。

让张希孟抓住机会,是真的能教训老朱一顿的。

这一次因为儿子的事情,张希孟以为老朱想要仗势欺人,他心里头有气,也摆出了师道尊严,存心给老朱一个下马威。

然后就有老朱被处刑的名场面……而在侧门那边,自马皇后以下,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还有那么一大堆儿子女儿,自然也包括张家两个娃,就这么眼睁睁瞧着。

大家伙都傻了。

尤其是朱棣,更是目瞪口呆,这还是卑微的公器吗?

我信你个鬼!

张先生,你也太不客气了。

如果我没理解错,你方才那话,应该是说父皇过于附庸风雅,轻视了算学,不懂算学,就没法了解民间情况,就不能好好治国……还举了人口增长的例子。

没错,我们朱家就有快二十个孩子了,先生可真敢说啊!

朱棣眼睛冒光,小拳头攥着,颇为激动,简直要大呼偶像了。

至于马皇后,她倒是见过这种场面,只是感叹张先生又回来了。

其实她也挺感慨的,张希孟没有胡说八道。如果朱元璋能在算学上,多用点心,仔细研究一下,就会明白,发展工商,调配人口,发挥百姓的聪明才智,是下一阶段大明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