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一套东西在,彻底保证了新建立的国家,万象更新,一扫颓唐……道理说通了,气才能壮!

有人也说过,天子者,兵强马壮者为之。

似乎道统合法性不是那么重要。

其实不然,包括程朱理学,三纲五常,各种规范,解决的是统治成本的问题,为什么说能马上打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

就是这个道理!

只是单纯靠着武力统治,成本实在是太高了。

为什么儒家能绵延两千年,一直被官方奉为显学?

就是因为儒家能有效降低统治成本,实现长治久安。

如果没有新的理论取代儒家,不管怎么挑战儒家,如何改革理学,早晚有一天,包容四海的儒家,还是能够把这些挑战的理论,消化吸收,改头换面,重新变成儒家的一部分。

这就是历史的惯性。

而张希孟的这篇祭文,这次针对历史的重新阐释,几乎断绝了理学借尸还魂的可能,自此之后,儒家恐怕只能成为一门修身养性的学问,再也没法成为官学显学。

总而言之,这篇文章做得够大,格局够高,究竟会产生多大影响,还要看后续的反馈,但是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自此之后,张子的地位,彻底超越朱子!

竟然有那么一点立地成圣的架势了。

尤其是那些年轻的读书人,有人双眼炽热,死死盯着张希孟,有人不敢仰视,只能低下头,仿佛张希孟的背后挂着光环,足以晃瞎人的眼睛似的。

朱元璋脸上含笑,十分满意。

要让他来,那是绝对没有这个效果的。

毕竟就算朱元璋再好学,也写不出这种程度的文章,谁都知道有人捉刀代笔,读起来最多得到些掌声罢了。

唯独张希孟,天时地利人和,灌注在他的身上,适时站出来,当众宣读……手握日月,站在潮头,傲视古今,引领风潮!

一句话,大势已成!

在场的人,能领会到此篇文章威力两三成的人,已经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

诸如方国珍之流,更是糊里糊涂,听不明白。

但是没关系,至少这个气势就让老方胆战心惊。

不就是个吴王吗?

怎么弄得比当了皇帝还霸气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