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并不是因为他怕中国人,而是他感觉自己对伦加上的敌人知道得太少了。

“他们用的是什么装备?”想了想,一木清直又问了声。

“是美式装备!”通讯兵很肯定的回答。

这可以从子弹和枪声上分辩出来。

“美械中国部队!”一木清直点了点头:“看来他们是美国人从缅甸运来的!”

虽然一木清直这时已经隐隐感觉情况有些不妙,但现在的他却是骑虎难下。

而且,他还是相信自己及司令部的判断,也就是瓜岛上的敌人兵力并不多,就算美国人突然变成了中国人也一样。

接下来的战斗也验证了这一点,一木大队在海军侦察机及舰队的掩护下一路朝机场推进,所遇到的抵抗都是些微不足道的。

只是那些狡猾的中国人……在撤退的路上布下了大量的地雷,使一木大队遭受不小的伤亡同时也减缓了其推进速度。

这也是张弛的目的,要让敌人以为自己兵力不足而又不至于让敌人一口气就拿下机场的最好办法,就是地雷……尤其是在黑夜中几乎无法排除的绊发雷。

如果战局按这样打下去,那是没什么问题的,最终日军会因为受到地雷的牵制无法在天亮前打到机场,于是第二天,他们就只能撤出伦加平原退回丛林……否则的话,他们就将像海军一样遭到从澳大利亚起飞的岸基飞机的轰炸,甚至日本人还会以为这些轰炸的飞机里还有从三艘美军航母上起飞的飞机。

于是,接下来战斗就会反反复复的这样拉锯……中美联军其实完全有能力将这支日军吃掉,却因为要迷惑日军拖延时间而不这么做,而日军却以为自己有能力拿下机场,只是受到地雷的影响而一直不能如愿。

但这时一木清直却做出了一个日军指挥官常做的举动……穿插包围。

一木清直的想法很简单:既然正面战场无法取得太大的战果,敌人一路撤退一路布雷,使日军无法追上他们并将其歼灭,那就应该派出一支穿插部队绕到他们前头将他们拦住。

一木派出的这支穿插部队共一个中队两百余人。

原本这也没什么,因为张弛在西面任何一点都做好了布置,日军穿插部队会遇到正面部队同样的情况:他们基本无法与正面的敌人接战,碰到的只会是地雷。

但偏偏这支部队在黑夜中又失去了方向,穿插绕的圈有些大了……一绕就绕到了驻守在南面的美军的侧翼。

美军本来也是做好层层后退沿途布雷的准备,但他们一直以为日军会来自正面而不是侧翼,再加上他们又大多数是新兵,这一打起来马上就像是捅了马蜂窝似的乱了。

“上校!”首先接敌的布朗少校向克利夫顿报告道:“我们侧翼遭到日军大部队的进攻,估计敌人至少有上千人!”

“什么?上千人?!”克利夫顿不由吃了一惊,而且还是进攻美军的侧翼。

事后证明,这个估计不过是美国大兵在黑夜中草木皆兵的结果。

“你的命令,将军?”布朗催促道:“敌人的火力很猛烈!”

“还击!”克利夫顿下令道:“配合坦克部队把他们打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