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汉随之向刘秀拱手施礼。

刘秀话锋一转,突然问道:“现在国中无后,不知诸君认为,谁当坐后位?”

此话一出,清凉殿顿时安静下来。无论是吴汉、王梁,还是贾复、李通,皆低垂下头。他们这些刘秀的嫡系心腹都不敢轻言后位之事,朱鲔就更不敢吱声了。

见状,刘秀仰面而笑,摆手说道:“诸君不必紧张,我只随便问问,大家也随便说说,我就是想听听诸君心中的想法。”

李通清了清喉咙,说道:“陛下虽有二妻,但微臣以为,丽华夫人是与陛下先成亲的,长幼有序,这后位,当为丽华夫人!”

刘秀一脸的认真,对于李通所言,他也露出一副仔细聆听和分析的模样,等李通说完,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还没等他开口说话,吴汉说道:“陛下,微臣以为,郭贵人当为皇后。”

“子颜的想法是?”

“陛下一统河北,固然是陛下英明,但其间,郭贵人也一直随陛下南征北战,这奠定基业的功劳,郭贵人功不可没,现在陛下要立后,理应首选郭贵人才是。”

吴汉的意见,基本就代表了军方的普遍意见。就军方将士们而言,他们更信服也更敬重郭圣通。

首先,刘秀军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真定军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虽说十万真定军早已分散在各曲各部,但影响力仍在,他们的意见,也直接左右着周围同袍们的意见,所以在军中,郭圣通拥有着庞大的‘群众基础’,这一点,是阴丽华远远比不上的。其次,刘秀征战河北期间,一直随军,一直陪在刘秀身边,一直与军中将士们同甘共苦的人,不是阴丽华,而是郭圣通,将士们对主公的这位郭夫人,是打心眼里敬佩和仰慕。

现在刘秀要立后,以吴汉为代表的军方势力,绝对是坚定不移支持郭圣通的。

听闻吴汉的态度,刘秀心头一沉,吴汉的表态,在很大程度上是代表了全军将士们的表态。

立后这件事,看似天子的家务事,实则就是国事。如果皇后的人选得不到大多数人的支持,造成离心离德的情况,后果将不堪设想。

王梁接话道:“陛下,微臣以为子颜言之有理。郭贵人随陛下征战,即便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些大家都有看在眼里,铭记于心。”

可阴丽华呢?她有什么功劳,她又有什么苦劳?陛下在河北南征北战之际,她可一直在南阳享清福,有功有劳的夫人无法为后,却让无功无劳的夫人为后,这难以服众。

刘秀眼帘低垂,手指的指尖,有一下没一下的轻轻敲打着桌案。沉默了好一会,他问道:“长舒的意思呢?”

朱鲔听刘秀突然问到自己的头上,他暗暗咧嘴,如果装昏可以的话,他宁愿当场晕过去。

立后这件事太敏感了,就像立太子一样,不是外人能参与得了的。何况他这个外人,还是曾经和天子有过节的外人。

他吞了口唾沫,小心翼翼地说道:“立后乃陛下之家事,微臣……微臣以为,此事当由陛下自己决断!”

吴汉和王梁闻言,不约而同地白了他一眼。王梁嗤笑出声,振声说道:“为人臣者,理应直言不讳,哪怕犯颜直谏,亦无愧于心,贪生怕死,不如趁早告老还乡的好!”对于在关键问题上缩头缩尾的朱鲔,王梁显然是很不满。

他看向刘秀,正色说道:“陛下,郭贵人现已身怀六甲,单凭郭贵人怀上陛下的第一个孩儿,也当为后!”

说实话,在立后这件事上,刘秀也没想到吴汉、王梁等人的态度竟如此坚决,心中多少有些郁闷,也有些不痛快。

而后,刘秀又找了个话题,把立后之事带过,未就这个话题一直聊下去。会后,刘秀留下了李通,又找来朱祐,他们三人边喝酒边聊天。

几杯酒下肚,刘秀把他打算立阴丽华为后,但又遭群臣反对的事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