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等忠心,朕可以理解。”宇文颉淡淡地道:“但到了这么大的岁数,也的确不适合再操劳。此事朕会与太后商议,之后再给众爱卿一个结果。”

孟将军立马站出来反对:“老当益壮,臣等虽然年纪大了,但是忠君之心半点没减,只愿为皇上效忠到入土为止,请皇上明鉴。”

跟太后商议,那还有的说吗?太后肯定是支持皇帝的,那这朝里的一批元老不都得被摘了官帽?

底下百官都是一惊,心思各异。唐越站出来拱手道:“微臣今日也正想同皇上禀告此事,朝中许多老臣已经年近七十,再让他们为国操劳,就不近人情了。所以包括李中堂在内的年近七十的重臣,微臣以为皇上当给予奖赏,然后令他们安享晚年。”

心里不悦极了,孟将军一下朝就去了李中堂的府邸,连带着一众老臣,聚集在一起抱怨。

宇文颉看了那人一眼,道:“李中堂年事已高,已经到了该告老还乡的时候了。”

“皇上不仁至此,就怪不得咱们了。”李中堂道:“与其坐以待毙,咱们不如联合起来,反对皇上卸磨杀驴的行为。”

这纯粹是胡扯,李忌越不上朝,分明是因为皇帝没有给台阶,他不好意思舔着脸自己回来。现在羲王爷也走了,皇帝又有架空他权力的举动,他才会让人来劝。

此言得到众人的一致认可,纷纷点头,一屋子头发花白的老头儿开始暗戳戳地商量办法。

“皇上,李中堂在家休养已久,也是时候该回朝理事了。”有人禀告了一句:“中堂还在自责,怕皇上没有消气,所以不敢上朝。”

等贺长安下了朝,花春就又被放出去遛弯了。

唐越已经适应了丞相之职,与朝臣的关系也开始亲近起来,倒是能帮上皇帝不少的忙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宇文颉依旧觉得这朝堂上少了点什么。

“今天天气不错,不过看样子冬天也快到了。”花春道:“开始冷了。”

羲王爷一走,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安静了不少,没有敢随时跳出来挑战皇帝底线的人了,个个都跟提前冬眠一样地沉默。

贺长安点头,指了指前头的一家布庄:“那是京城最好的布庄,你要不要去添置点冬天的衣裳?”

“是。”

“好。”花春兴高采烈地就过去了。

“替朕更衣准备上朝吧。”帝王道:“也到时辰了。”

卖布料的地方自然女人多,她正选着呢,就听见身后几个夫人在嚼舌根。

“奴才多嘴。”

“哎,你家姑娘明年是不是要送进宫了?”

这语气这表情,像是他所有的异常行为都跟花嫔无关似的。秦公公茫然了,帝王难道不是因为花嫔不在,才这么消沉的吗?他猜错了?

“哪里还用等明年,今年冬天就该招秀女了。要不然我怎么会这么急地来给她置办衣裳?”

宇文颉很莫名其妙地看了他一眼:“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