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中年文士也笑着陪坐在黄炎侧下。

史载,自从建宁三年(公元170年),曹操便开始师从蔡邕学习。

在思想观念,学术修养,以及文学艺术方面都受到蔡邕的极大影响,从而彻底改变了曹操的人生态度与轨迹。

特别是蔡邕忠直醇正的人格和忧国忧民的思想境界,更是极大地影响了曹操,使他脱离宦官阵营,站到了儒学名士这边儿来,并树立起保国安民的雄心大志。

曹丕曾说过,“家公与蔡伯喈有管、鲍之好”。

足可见,曹操与蔡邕二人不仅仅是亲密的师徒关系,更是交谊深厚的忘年交——蔡邕年长曹操22岁。

“敢问恩师,为何会流落……咳咳,为何会现身陈留呢?”好一顿寒暄过后,曹操这才小心问道。

“问他!”蔡邕面有薄怒,抬手一指始终瞌睡连天的黄炎道。

你女儿的!

公子我招你惹你了?

“在荥阳郊外捡回来的!”黄炎很光棍儿地答道。

“你——”蔡邕脸上怒意更甚,心中却突然想笑——这小子倒也算是世间奇才,只不过顽劣得很,总跟自己没大没小,不服教化!

不过,这两天没跟他斗嘴,自己这心里还真有点空落落的……

“呵呵,恩师且息怒,待孟德问问太极老弟。”曹操忙打了圆场,笑着说道,一边又转向黄炎,暗暗挤眉弄眼——老头儿年纪大了,你可得悠着点儿……

“贤弟啊,这前后始末,你到底是如何跟为兄恩师相遇在此的?”

“不是相遇在此,而是确实是我捡……”黄炎语气懒懒地回道,“当日荥阳一战,你我分散之后,我便奋力杀出重围,在一条河边上遇到老蔡……蔡大家的。后来看他可怜……后来敬仰蔡大家的为人及才学,便邀请蔡大家落脚家中,这才与你今日相遇。”

一通话说完,几乎把黄炎累了个半死!

“呵呵,若非贤弟出手相救,为兄恩师怕是也要被裹挟着,一道去了长安。为兄谢过贤弟了!”曹操想着那董卓对蔡邕有知遇之恩,提携之情,自己也不便口呼董贼,只好含糊而过。

“唉!也不知当今圣上如今落到了哪里?朝堂上的那一班同僚们,可都安好?”蔡邕忧心忡忡着,叹息道。

“恩师且放宽心,这天下各州郡官长俱已起兵救驾,料得过不多久便可迎回圣驾,还治天下太平。”曹操心虚着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