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帮帮小孩自己去食堂吃饭,鱼找鱼虾找虾凑成一桌一桌的边吃边聊倒也欢乐,也有点小人国里过日子的郑重其事。院里食堂吃饭是赊账制,一家发一个本,一页是一顿饭的明细栏,要吃什么看小黑板出的菜谱预先写在本上叫订饭,炊事员每餐收本根据上面所写夹饭菜条在本里,再吃饭凭条去柜台领,月底从各家大人工资里扣除。这样就不用给小孩钱了,大人不在家小孩也不会吃不上饭。挺科学。

爸妈给方枪枪方超规定了每人每月十二块钱伙食标准,不算大方也不太苛刻差不多是一个士兵的伙食标准。有的人家只许孩子吃六块钱八块钱。能有十二块钱的经济实力自由支配已使方枪枪觉得自己像一个有钱人。重要的是可以自己决定吃什么不吃什么这自我感觉很不一样。当时只是一种得意,现在说得清楚那不就是人权嘛,吃饭权官称生存权。

相形之下,那些还必须跟着父母一起吃饭的孩子十分可怜,一看就吃人家嘴短只有一个听话权。

卖饭柜台那儿“呕”的一声响几十个孩子一齐失望地叹气,方枪枪这边知道彻底没戏了如丧考妣。

方超端着一盘子油盐花卷走过来,往桌上一撂:就这个了。

怎么麻酱糖花卷也没了?方枪枪看着陈南燕端着一盘麻酱糖花卷走过去到一桌女孩那儿坐下。

最后两个也被她买走了。方超也是一脸丧气。

你把酱油倒在粥里,和一和,鸡蛋味儿。高洋乐呵呵地说。

下次,啊,你也别求我。方枪枪气呼呼地拿桌上的酱油壶,一倒,多了,成屁味了。

一桌小孩都在传明年复课闹革命的消息,都十分扫兴,觉得正常的生活受到了干扰。

小孩中新添了一风气聚众聊天当时没个准名,也叫“哨”也叫“抡”也叫牛逼蛋砍。毛主席说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于是小孩起来响应,真的假的国际国内听风就是雨都要装很有思想很有见地,发展到后来蔚然成风极大提高了中国人民胡搅蛮缠的能力。

“大山”是那时的某种象征,“三座大山”什么的,和“康庄大道”相映成趣。后来出了个老英雄,每日挖山不止,有他那种精神的人,由“蛋砍”引申出来,被称为砍山不止,再经文人加工,变成今天半野半驯的生猛词组:侃大山。

那在学校停课舆论一律的年代也起了普及教育传布谣言的积极作用,差不多可说是生活这无耻老师给一个孩子上的最好的语文课,那词汇量那不破不立的决心那望山跑死马的曲里拐弯这才是汉语的正经表达方式。方枪枪没成为认字的机器懂事的傻子真要好好感谢那些年盛极一时的全民砍山运动。

当他再次坐在小学低年级的课堂里才发现受过砍山熏陶的自己中文程度已有多深,什么老师的胡说的课本的欺人之谈都是小偷进了街坊院熟门熟路飞行员碰见玩鹰的不是一档次吃月饼掉了一地渣儿都是我剩的。

应该说那是继白话运动之后中文的第二次革命。任何词句都可能被赋予新的意义,甚至直接改变词性可说《新华字典》什么的都废了。说话,只是一种态度,说的是什么不再有人听得懂,需要不断丰富、穷尽其义方可定案像一场不设终点的追逐。

哪有规矩哪有语法都是活词儿只要你高兴没一个同义词不可以作为反义词捋顺了就是最高级别的反义词。

把一句话一个词当做一道菜不断地添油加醋越说越没谱越说越没边儿只为耸动视听再夹杂点徒乱人心的意思我想这就是所谓文学了。

有了文学观念好啊,就不简单满足于弄明白一件事的来龙去脉,愚昧地分个是非穷凶极恶死心眼地去挖掘主题。

就懂得编排,学会穿凿,酒不醉人人自醉大面儿上找一感觉望文生义欲得我心必先同了我这流合了我这污。

有时人的大脑就像一间间黑屋子非得用力撞一下才会透出一丝亮多少看清里边有什么。

好的砍山就像好的文学作品都是往人脑袋上钻眼儿的工作哪是领了钱只会误人子弟的老八板语文老师们教得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