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的美国本土,有线电话和互联网络还能联系,从白宫到五角大楼,乃至整个华盛顿紧张一片的紧急联络之下,北美防空司令部最先反应,所有卫星都在自己所属的轨道上,但因为现在集中在非洲一侧,光学探测不够清晰,反而是欧洲方面美军观测站因为同一经度,通过海底电缆传输的电话和互联网络联系反应他们的天文学家观察到空中有刹那的光芒……

几乎所有受到影响的人,都在猜测和推断这意味着什么,但他们都明白,应该是发生和正在发生什么事情!

几乎所有欧洲国家的政府首脑第一时间都收到紧急疏散和防空防核的躲避安排!

只有极少数这个时间段的美军,却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面前,而不是这个什么狗屁通讯……

因为就在几分钟前,他们手里拿着各种各样的通讯器,撕心裂肺的高声叫喊:“敌袭!敌袭!”

就算手里的通讯器没有任何反应,人在这个时候所能做出的反应就是呆滞的叫喊!

那无数显现在卫星地图上的小红点,如同漫天飞舞的火焰,扑向海上特混舰队和运输船队!

……

大半个世纪以前,堪与美国比肩的苏联,拥有全球第一的坦克集群数量,却无法跟美国的海军媲美,特别是航母。

这一方面有高纬度国家甚少出海口,领海大多冰封难行有关,但更重要的还是技术跟经济实力,苏联只能酸溜溜的看着美国建立一支支庞大的航母战斗群,以海权论的地缘政治为基础,覆盖一个个大洲跟全球。

所以从那时起,苏联人就开始钻研如何对抗航母。

于是从那时起,饱和攻击就被作为攻击航母最有效也最难实现的手段。

说起来很简单,航母最大的缺点就是体积庞大,这极易成为海上活靶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艘航母要搭配多艘其他舰船保护,从防空防潜艇等各方面建立一道立体防御网,所以任何航母永远都是在一个航母战斗群中,而不会单独出行。

如何突破这个立体防护,前苏联的理论从来都和西方讲究精确高效不同,足够多的数量总能达到一个简单的目标,同时的十次攻击不能突破,百次,千次呢?

总有一个上限的饱和度吧?

所以再复杂精巧,气势磅礴的航母战斗群,也就能用这么简单的理论上攻击解决,二战中前赴后继的鱼雷攻击机和轰炸机就证明了这点,数十上百架飞机,只要有一架没被打下来,就能给航母造成致命的伤害。

但是在现代战争中,美国千方百计的弥补这个漏洞,所有巨舰大炮超级战列舰都换成了更机动灵活的导弹驱逐舰巡洋舰,就是这个道理,大口径火炮根本对防空或者防导弹没有帮助,反而是携带宙斯盾、密集阵等各种反导系统的舰艇能够更高效的防范。

于是那个饱和攻击的基数就被无限拉大,随着航母战斗群的防范能力越来越强,要想攻破的饱和数量就越来越大,最新的说法是一个航母舰队需要五百枚导弹才能攻破。

这简直就是个笑话了,一枚几十上百万美元的导弹,一次攻击就得数亿美元,这个成本简直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