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两名这个美国陆军训练基地的高级特种训练教官满脸怀疑的站在稍远点的地方,他们借出来这个场地,也想看看这些西点学员能不能完成这种高难度的科目,刚才的热身看上去很一般嘛,只有这个穿着学员服装的家伙一直在高处没有下去,还看别的东西?

学员们都挤在教官周围抱着步枪看齐天林站在远处的起点处,背上步枪,收紧枪带固定好,拉下头盔上的风镜戴好,才挥挥手示意,汽笛一声长鸣,那个在欧美人看起来并不高大的身影飞快的移动起来。

先是武装奔跑,没难度没特别,接着翻越高架梯桥,和一般人双脚双手交替上爬木格梯就不同,齐天林是蛙跳,就是双脚一起上跃,然后双手一起松开往上抓住,双脚又来,等于是把人家几个四个动作加中间还要转换变成两个动作,只是对腰腹力量的要求就格外高,这几乎是中国野战部队的必修课;

高空平衡木窄窄的,几乎是利用惯性冲过去,越小心越慢越容易掉下来,最后两步其实已经失去平衡,但就是快,稳稳落在对面,毫不停留的直接跳下抓住下面一个个悬垂在高点的帆布带,利用快跑带来的惯性,荡着就在一个个帆布拉手之间用上肢力量挂着越过去,刚才学员们还要相互帮助小心翼翼的爬下去抓拉手,更是只能全凭力量一个个拉手之间交替前进,和齐天林这个利用冲力相比,天差地别了……

学员们开始看出点门道来,兴奋得大呼小叫,教官也稳稳的把住摄像机:“合理利用各种细节,最终带来就是一大把节约的时间!”

这真的和奥塔尔的能力无关,纯粹是一种思维方式,也许就是中国人有点小聪明的地方,对于竞赛类的东西,有种特别的敏感,从高点荡完以后高速滑降,齐天林还是一如既往的没有等滑轮,直接用自己的迷彩服袖子拉出来一点搭在涂满黄油的钢缆上就快速下滑,这在一组人轮流下滑的时候,几乎就不用相互等滑轮上来,节约的不是一点半点,落地不到终点就早早松手,借着惯性开始前冲下一个目标。

二十公斤的两个铁皮方油桶提着翻越一米间隔的一米高圆木栏,因为是在野外,就是挖一条沟把圆木栏横在沟面上,这样迈步过去手里还有重物,是很费力很别扭的,而且不许铁桶落地,结果,齐天林是每次在侧面的沟基上踹一脚,借着反弹力高高跃起跳越过一根横木,又在另一边踹一脚,看上去真有点凌波微步的飘忽感,高点上的人彻底安静了,连那俩高级教官都有些目瞪口呆。

扔下油桶,跑步过程中就把步枪挪到身前固定好,一把抓过地面上的雪橇式担架,其实就是个厚厚边缘卷起来的塑料壳,平时是五六个人一起拖动,因为要穿越一大片低矮的铁丝荆棘网,模拟在火力压制下,低姿抢救拖运伤员的形态。

可齐天林就一个人拖,和别的学员都是匍匐前进,吃手推拉担架不同,他是躺在地面,侧着眼睛观察前方,然后双手拉动装满八十公斤重物的担架,用双脚后跟蹬地,步枪在胸前也不妨碍动作,跟个青蛙似的,几乎每次动作脚跟都在地面蹬出小坑来,原本比较艰难的匍匐动作现在变成了蹬步前进,快了多少可想而知!

接着才是越野中的打靶,提前调整步枪状态,用各种几乎规范到教科书一般的跪姿、卧姿、立定射击,打得那些翻转钢靶一个个跳出新的颜色来……

等到齐天林一个人跳跃蹬墙翻过这些学员需要三到四个人组合搭人梯的高板障碍,气定神闲的端着步枪跑到观众面前时候,除了鼓掌,学员们欢呼的尽头就跟他们拿下了硫磺岛战役最高点一般兴奋,两名特种高级教官抢在最前面凑近了仔细观察齐天林的所有装备,从步枪到战术背心,战靴,甚至还伸手在齐天林磨得有点脏污的裤子屁股上摸摸,没问题啊,全都是公发物品,步枪也都是最标准的M16,连光学内红瞄准镜,啥都没有,手套和战靴更是最普遍的军队廉价型号。

拿着汽笛那个军校教官得意的冲过来:“七分二十七秒,枪靶全中,十三个越野障碍科目全部完成,没有扣分!”做狭的拍拍特种教官的肩部:“你们的最好记录是多少啊?”

这边有点呆滞:“十一分三秒,都好几年没超过这个成绩了……而且是三人组合成绩。”对于大多数他们的训练来说,高板障碍和伤员搬运根本就是一个人很难完成的科目。

齐天林却很轻松的摘下头盔和风镜:“就按照我刚才的方式,你们每个人尽量单独的去试着走一遍!重点不是时间和力量技巧,而是懂得利用刚才越野障碍中每个细节的独立思考方式!那么!你们才有机会跟我一起杀到中国去!”

没错,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