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林汲取了俄罗斯人两道包围圈的特点,采用了美军多点开花占领制高点的优势,但是却只形成两道北面的厚重包围线……准确的说,就不能叫包围了,对吧,充其量算是一条两边厚,中间略薄的平行攻击线,从横跨摩加迪沙整个北面就开始推进,然后所有后备队,外围火力部队轮番跟着前进……

这也许就是来自中国东方的悠久兵法传统吧。

围困其实是最容易让内部困兽犹斗,激发出超越常人的抵抗能力,而且旷日时久,围住的可不光是武装人员,还有大量平民,很可能会导致人道主义危机发生,无论斯大林格勒还是格罗兹尼的惨烈其实都是围困下的结果。

反而是让敌人觉得自己身后有一大片的西南方向完全是自己控制的地盘,就始终让摩加迪沙武装力量觉得自己有后路可以退,打起来就不计较一街一隅,火力上一被压制住就不由自主的往后退。

想包抄么?几十部沙狐游弋在城市西面的外围,一旦发现任何动静就开始攻击骚扰,保证了重火力的侧翼安全。

作为东面滨海的摩加迪沙,多年的发展就形成了由北向南长条状的城市体型,大量的武装分子、平民都开始向着南边压缩!

当然,也可以逃进清真寺避难,但是只有一个条件,不得携带任何武器进入清真寺,放弃成为武装人员,就可以得到安全,那些原本各个清真寺的武装护卫,虎视眈眈的站在墙头,最大限度的保证了不愿抵抗的平民安全。

摩加迪沙的武装分子也都习惯性的遵从宗教信仰,不会对清真寺动武。

这个从一边推移挤压的战术其实在早期齐天林带队血洗拉达军火村时候就运用过,现在不过是把那种打法扩大了许多倍,但现在的黑人员工们纪律性和作战效率也比那时候强了太多。

随着突击的房屋越来越多,纵深也开始复杂起来,有些通讯不畅的区域,就开始利用烟雾弹指示,绿色就是那个区域已经清剿顺利,黄色是求援,红色是对方反击强硬。

齐天林抱着步枪听着耳机里面的各种播报,其实光是倾听外面的枪声就能判断激烈程度,因为绿洲公司的员工无论哪个分队,无一例外所有突击步枪和狙击步枪都安装消音器。

这也是汲取西方作战的一个优点,采用消音器的步枪,后坐力略小,精度就高点,然后敌人无从判断攻击方的枪声方位,也方便产生突袭效果,最后在室内作战时候,更能有效降低封闭空间里面回荡的枪声对作战人员耳膜伤害,更能把注意力集中,所以只要听见枪声,多半就是对方的。

狙击手们其实很少开枪,他们多点开花的占据高处,主要还是观测,只有发现特别容易对己方产生伤害的爆破手、指挥官、火箭筒手、战术组织者,才会有的放矢的打冷枪,这样偶尔的一枪,最大限度保证了他们的安全,也把整个摩加迪沙城内的武装力量拆得支离破碎,始终无法阻止起像样的全面防御线来!

但总有某个区域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集结起来一批人,开始占据熟悉地形反攻,所以齐天林看见左翼也就是靠近海边的市中心区域连续冒起几蓬红色的烟雾,就知道那边有点吃紧,对指挥车叮嘱一声:“我带人去c1地区攻坚!”

估计是指挥车立刻把这个讯号放出去了,即刻能听见无数的欢呼声!

齐天林平端步枪,立刻就顺着街道开始往前奔跑,不需要他指点招呼,两个分队近百人的僧兵默不作声的学着他的动作,把各自的步枪平放在两个肘弯之间,跟在老板的身后,潮水般的狂奔起来!

老鹰还愣了一下,才提着步枪跟着有些跌跌撞撞的奔跑……

最多一个街口,一百米左右的距离,百来人的僧兵就已经无形中变幻成三部分,一队主要的就跟在齐天林的身后以老板为箭头,呈锥形前冲,两支携带HK416短突击步枪的队伍就在两侧,靠着街道的两边,快速的检查轮番搜索前进,保证齐天林冲击的街道彻底安全,不过之前的清剿确实比较彻底,没有残余分子。

亨特尔已经有些气喘吁吁了,两名始终跟在他身后的僧兵不作声的伸手抓过他的步枪,老鹰甚至都无法做出抵抗,勉强拔出自己的手枪,提在手里,看着远处那个迈开大步前冲的身影!

真是拍马都追不上!

无论哪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