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不是要求他们尽可能射杀有生目标保全机场么?

有生就是活着的人,无论军民,就好像是给他们把一大堆目标骤在一起,其实不用瞄准,大概射击都一定能命中。

外围驱赶的小黑实际上在不停的压缩日军的区域,用民众逼得日军往后退,因为中间隔着数千上万人的街道,还能如何反击?

四面八方的街道都挤满了平民,后面用步枪射击的黑人们逐渐形成包围圈,慢慢的迂回到整个日军的后方,反正到处都有平民,到处都能从房屋和街道以及那些学校中驱赶出大量的平民来,留在日军队伍后方的非装甲车辆跟军人们逐渐都给包围。

黑人们就好像牧羊犬一样,把大群的绵羊朝着那些日军驱赶过去,包围起来,民众也只有觉得在军人周围似乎才能获得安全感,几乎是每看见一个荷枪实弹的军人,就有数十上百的平民围上去!

场面极为混乱!

这样残酷的现实面前,换做欧美军队没准就会选择投降,中国当年在抗日战场上更是无数次被这种日军用平民当挡箭牌的战术给击溃,无论在黔南事变、宜昌会战,日军简直是屡试不爽,谁曾料到这一幕近百年后会在日本本土出现?

齐天林虽然没有直接策划这样的战术,冥冥之中,也许是定数使然!

可靠在后面慢慢的嘬喝清水平息情绪的伯恩,却万万想不到,突然就有狙击手开始叫喊:“长官!怎么办!”惊得他一手抓过身边的步枪跳起来就躬身跑到之前的观察位,从藏在窗户角落的一副高倍双筒观察镜里查看情形。

确实让他目瞪口呆,下面的装甲车居然徐徐启动了……

躲藏在装甲车后方的军人不停驱赶平民,让出道路,驱赶他们远离军人,甚至不惜把平民往来路上赶,那可都是用枪口逼出来的死路啊!

前方的轻型装甲车开始缓缓起步,用大量的平民中间坚定的朝着这边驶来,看看标定的一千二百米,伯恩有些摇头的接过旁边一支反器材武器,装填上12.7毫米穿甲燃烧弹,也还是只能等待:“放敌军装甲车辆靠近,这种类型的装甲车前钢板能达到三级防护,五百米再射击!”

这些狙击学校出来的枪手,起码也得是非洲各国有点文化水平的才能加入,再也不会出现亚亚当年那样算个风偏都挠头的情况,更是对伯恩碎碎念的命中角度更加理解。

于是感觉似乎没有遭到射击的装甲车队自以为得计,逐渐加大马力,开始毫不留情的朝前方碾压,平民哭喊着干脆依附在车身侧面步行,反正车速也不快,似乎时速就是个5~10公里的节奏,军人们觉得也算是把自己遮挡起来,没有阻止。

于是就好像游行队伍一般浩浩荡荡,密密麻麻的民众簇拥着轻型装甲车,然后才是类似悍马的疾风轻装甲越野车等慢吞吞的在道路上行进。

狙击手们的通讯频道里面却炸开锅,之前略显慌乱的情形被伯恩叫住,分持7.62毫米和12.7毫米两种威力迥异狙击步枪的枪手们开始分配目标,商讨距离,毕竟激光测距仪也不是人人都装备。

伯恩校长已经忘却了刚才自己那种发自内心的怜悯,职业军人回到枪口面前,手指放到扳机上以后,就应该沉浸其中,放弃多余的情感,这一点,他显然做得足够好,他也再不是那个未曾开枪的倒霉蛋,这时候的伯恩,俨然已经恢复到狙击手的最佳状态。

城间高架桥下面的装甲车纵然是躲躲闪闪,依旧还是顺着公路逐渐侧身,把侧面亮给了伯恩这个狙击位,带测距仪的瞄准镜里不停闪动实际距离,数字已经低于500,伯恩看看因为自己过高的狙击位,导致弹着点会跟斜面车身装甲形成弹跳角,肩膀微动,慢慢的移动枪口,最终锁定在了那辆打头的九六式装甲运兵车的侧身方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