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区长与徐翠的想象距离太远了,她心目中的老干部,一下子变成了一位英俊的青年。由于变化得太突然,她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心里感到一阵阵的惶惑:他是那么年轻,仅仅比自己大一两岁,他能担负起自己心目中的老干部的重任吗?……

徐翠走到自己房门口,房门没有锁,想必里面有人。她用手推开了门,一位十五六岁,生得小巧玲珑,穿着一身短小的士林布学生装的小姑娘,笑嘻嘻地跳过来,伸手搂住徐翠的脖子,发出清脆的叫声:“徐翠姐!你回来了?人家正想你哩!”

小姑娘名叫石屏,是解放后才从学校出来的初中三年级学生。她是第一批参加青年团的,对实际革命斗争的向往,促使她离开了仅仅差几个月就要毕业的学校,投入了革命的洪流。不久前,她被分配在二区担任青年团的干事。她和徐翠同住在一个房里。在政治上,徐翠是她的老师,在文化上,徐翠又是石屏的学生。因此,两人感情很好。

石屏松开手,继续说道:“徐翠姐,来,帮我们评一评,看谁的观点正确。我说第三次世界大战不能打起来,李奇却说很难讲。”石屏说着话,就跑到窗前去倒开水。

石屏一闪开,徐翠这才清楚地看到:床边还坐着财粮助理员李奇。这时,他已站起来与徐翠让座了。徐翠接过石屏递过来的开水,放在桌上,与李奇打着招呼,同时,仔细地打量着李奇的表情,思考着如何回答石屏提出的问题。

引起徐翠深思的是:坐在她面前的这个个子矮小、脸胖胖的财粮助理员,是一位留用人员。解放前,他是国民党乡公所的干事,与我们地下工作同志有过联系,供给过情报。解放后,虽然工作表现还老实,可是政治上不开朗,胆小怕事,旧职员的作风太严重。因此,徐翠和石屏是不大喜欢他的。对于许多问题的看法,他们往往相差十万八千里,但每当双方的意见发生矛盾时,总是李奇先让步的。徐翠很清楚,他的低头认输,并不能说明他的思想已经通了。现在,她听了石屏的话后,为了不使李奇太难堪,便很婉转地说:

“是很难讲,只要蒋介石、美帝国主义这些反动派存在一天,就不敢保险没有第三次世界大战。”她边说边放下自己的雨帽、口袋,“不过,目前是打不起来的,因为人民的力量是强大的,帝国主义还不敢发动大战。”

李奇揣摩着徐翠的意图,顺水推舟地点着头说:“对!对!徐翠同志的分析挺正确!”

石屏却以轻蔑的口吻重复着李奇的那句话:“对,对,徐翠同志的分析挺正确!”然后紧迫地追着问:“你不是刚刚还说朝鲜战争的爆发,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先声吗?怎么又改了口?”虽然,她的态度显然是在开玩笑,但李奇却感到十分难堪。

徐翠一听,就情不自禁地接上去说:“那是敌人造谣,不要信那一套!”说到这里,她忽然转过话头问道:“你们近来听说过什么谣言吗?”

李奇眨巴眨巴着眼睛,没有作声。石屏却一本正经地接着说:“我刚从乡下回来。谣言可多啦!讲得最多的就是刚才我和李奇争的这个问题,说第三次世界大战一打起来,国民党就要反攻大陆了;还有人说,李宗仁、白崇禧要回来过中秋节哩!哼,我才不信那些鬼话!还有……”

徐翠掏出了小本本,记录着石屏的话,心中不住地打着算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做了反复的宣传,怎么还有不少人担心呢?现在,像李奇的见解,说明了我们的干部也受到谣言的影响。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但,采取什么措施呢?对目前形势究竟应该如何估计呢?从国际形势联系到下面的工作,应作出什么样的正确结论呢?她一时还有些模糊。如何回答这个难题,不由地使她想起了王群。于是,她翻开小本本,在准备与王群交谈的问题中,加上一条: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谣言问题。

徐翠经过与李奇和石屏的交谈后,初见王群时的那种紧张心情,已慢慢安定了下来。此刻她又去找王群。一进屋,还没坐下,就和王群同时抓住了桌子上的热水瓶。

王群说:“我来!”

徐翠说:“我自己来!”

王群开玩笑地说:“这里我是主人。”

徐翠仍不放手,闪动着两只大眼望着王群说:“从时间上讲,我是主人,你才来三天,我来二十天了。”

在这简单的对话中,王群很敏感地觉察到,站在他面前与他争辩的这位女同志——他今后工作中的助手,有一种与自己很相像的性格。于是他让步了,伸手接过杯子,用和解的口吻说:“是的,我们都是主人!”

两人面对面坐下来,望了一阵开水杯上袅袅上升的白汽之后,王群就开门见山地说:“怎么样,谈谈下面的情况吧!”因为,他刚刚听到一些农民反映地主有退佃、不遵守减租法令等行为,微微地感觉到,下面有一种不平静的空气在波动着,所以急于想听听刚刚从乡下回来的徐翠的意见。

徐翠早已掏出了自己的小本本在翻动着,听见王群问了,忙抬起头来,用征询的语气问:“从哪里谈起呢?”

“随便谈吧!”王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