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一家爱喝豆汁。

大人都讲方枪枪虎头虎脑。他头剃得青一块白一块从后边看就是一足球;两腿膝盖永远涂着紫药水或红药水旧创未愈又添新伤;脖子、脚后跟没到冬天就皴了什么时候搓什么时候一群活蚯蚓。孩子有了七八颗牙,路上捡到圆的亮的就往嘴里塞,经常大便时拉出一个扣子或汽水瓶盖偶尔还有一枚五分硬币。有一次唐阿姨见他塞嘴里一只八一帽徽,连忙用手捅嘴里去掏已吞进肚里还被咬了一口。午睡时来了两个卫生科护士,带着一根橡皮管子和一输液瓶肥皂水。她们把管子插进孩子肛门,把那瓶肥皂水灌进他直肠,让孩子坐在便盆上,聊天等了一会儿,就听便盆一阵水响,接着当啷一声。护士把帽徽冲下马桶,放心走了。孩子一下午括约肌失灵,吃窝头拉棒子面粥,学了一个新词:灌肠儿。此后一生一见到那道北京小吃扭头便走。

孩子还学会了一个新词:王八拳。中国武术没这一路。那拳不叫“打”“使”而叫“抡”。要领是以肩为轴,两臂能伸多长尽量伸多长,然后“抡”起来,左右画车轮。车轮转的越快越好,在眼前形成一个密不透风的屏障,谁进来都是一顿雨点般的拳头落身上。打的时候最好边哭边“抡”,那样震慑效果最佳。

不会王八拳不行啊。孩子长不大。孩子每天都要和全班小朋友较量一番。一起床,还没穿完衣服,就要先跟陈北燕抡一通王八拳。下地之后,每一张床的小朋友都在摩拳擦掌,等他一到就开始抡拳。要走到活动室必须一路抡过去。上厕所也要边抡边尿,旁边不能有人,也腾不出手扶把。做游戏的时间几乎没有了,只要阿姨一解散,小朋友们就围着方枪枪狂抡王八拳。也不见得非要打中,关键是运动起来,别让他闲着。经常形成小朋友们围成一圈,方枪枪一人独在中间,各抡各的,谁也没打着谁,个个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好像邪功导师领着信众在练气哭啊闹啊。阿姨也不明白这些孩子为什么同仇敌忾跟方枪枪过不去。问原因没人说得上来,一个比一个委屈;三令五申又制止不住,一转身孩子们就打成一团。为了减少打架,阿姨有意隔离方枪枪。散步时把他搁在自己手里单独领着。玩集体游戏老鹰捉小鸡丢手绢时让他一人在边上看着。这丝毫没有缓和孩子和大家的关系。

孩子也不懂这局面是怎么形成的,只知道谁不理他就打谁,越打越多,打成了惯性。孩子他不羞,不苦闷,不讲理,不自怜,每日一睁眼兢兢业业打到闭眼。他总是第一个醒,最后一个睡。有时寝室熄了灯,还有一些男孩光着脚悄悄摸过来,孩子就和他们床上床下你来我往比试半天。全班都睡了,孩子还在黑暗中闪动着警惕的眼光。

孩子太累了,心中生出一些狠念头。那些女孩再向他抡拳头,他就贴上前认真打一个直拳。这一手很奏效,一拳打在脸上,对方的王八拳也就歇了。排头逐一打去,一片女孩子捂着脸蹲下哭。下次一见他纷纷逃散。

打垮了女队,孩子转向男队。他先是攻击单个遇到的男孩,不管人家是在喝水还是上厕所,只要占着手,上去就打。高洋有次拉屎,被他打得差点掉进茅坑。老实胆小的男孩都被他驯服了,一解散就去和女孩玩。只有张燕生汪若海等七八个男孩十分顽强,每日堵着他照打不误,也疼也哭但就是打不散。汪若海也学会抽冷子打直拳。孩子第一次挨了直拳就有点坚持不下去,可惜没有办法光荣投降,只有打下去。第二趟直拳打过来疼得实在哭都来不及,张燕生雪上加霜一头撞过来,孩子当场停止奋战,浑身软绵绵得再无一丝力气。第二次一交手挨的全是直拳,孩子转身要跑,吃了一绊儿,被几个人屁股压在底下骑到吃午饭。汪若海还坐在他头上放了几个蔫屁。被人骑了吃过人家屁,再遇到这一伙,孩子失去抵抗意志,奴隶一般任他们驱使。汪若海喊一声:假媳妇儿。孩子就乖乖跑过去站在人家面前,叫立正立正,叫敬礼敬礼。听到汪若海喊:把叛徒押上来。就知道是在喊自己。不管正干着什么马上停下来,等着来提自己。下跪捆绑坐老虎凳之后,还要被处决多次,一听到“我以人民的名义”叭一声枪响就要立刻栽倒在地。正面枪响向后倒,后脑枪响向前趴,前后夹击身体应转半周两腿弯曲原地瘫泥。每一枪都有讲究,都要交代,乱来不行的。像枪响捂胸那就是严重违例,这是革命者的专利,叛徒使不得。

方枪枪每天遭几遍枪决,死得非常老练。尤其善于乱枪穿身:东一抽搐西一痉挛,转好几圈也不倒下——脸望蓝天,大张着嘴,身体一点点往下溜,左翻一白眼右翻一白眼——躺到地上戏还很足:吐舌头、蹬腿儿,不折腾够了不闭眼。他这死法保育院很多小朋友钦佩,视为绝技,群起效仿。汪若海等人看了也喜欢,争当叛徒令方枪枪挨个枪毙他们,一个个两眼失神,东倒西歪,颓然扑地。一时保育院枪声四起,尸横满院。当叛徒,遭枪击,死不瞑目蔚然成风。

当了人家的兵,尽管吃点苦,我还是更多觉得找到组织的安心,比一个人独闯天下少很多茫然。位置明确了,前途不用考虑了。我背着汪若海或者张燕生在院子里漫步时,想的就是怎么当好一匹马。小碎步怎么颠颠地迈,柳条抽到屁股上怎么最快速度跑起来,听到“吁”的一声怎么低头停下来。这不是谁都干得好的。譬如说人只有两条腿,手还要抱着身上人的腿,勒马后退这个最体现马之矫健骑手之英姿的动作缺两条前腿你怎么表现?那就要凭空捏造,借鉴戏曲艺术来个金鸡独立匀出一条人腿仰起马蹄,另一条腿同时往后蹦——这平衡功能不是一般人具备的。几年后第一次看《智取威虎山》,童祥苓打虎上山,马遇虎惊退那一场,我们这一排小哥们儿忽然大笑不止,觉得看到了熟悉的场面。

再有就是骑马打仗。说是骑兵格斗,主要还是要看谁的坐骑稳健耐战。你不能把主人驮进战场就傻站在那儿不动。你要尽可能迂回机动,第一防备侧面、后面的偷袭;第二从侧面、后面偷袭人家。敌人应处于你和骑师的正面半径范围内。接敌之后骑手因要两手全力肉搏,身体就全靠马加固。你要不断托着他屁股把他举高,身体越高,臀下越稳,骑手的优势越大。一旦他快不行了,将要被人拖下马来,你还要及时退出战场,重整再战。哪有什么命令啊,全靠马自觉。所以没有好马,再好的骑手说要取胜那是一句空话。好马还会主动参战,撞击对方的马。一般不是身高体壮有战术头脑的孩子想当马还没人要呢。打赢的时候,最大的荣誉是属于马的。

那么多人争着骑我,我感到自己十分优秀。

有一次,我哥哥看见我驮着汪若海用嘴伴奏咯哒咯哒跑过去,揪下汪若海要揍他。我还替汪若海说情:我愿意的。

我也不是没马。汪若海骑完我,我就骑高洋。高洋人很高,是匹好马。可他不愿意我骑他,打起仗不出力,经常别人一拽,他就松手,我就掉在地上。怎么打也不上路。我换遍了保育院所有的马,没一个可心的。有时情况紧急,随手拉来一个小孩骑上投入战斗,没走几步连人带马压垮在地。

汪若海爱好之一是给女孩子捣乱。作为他的打手我也义不容辞。女孩子那边刚摆好过家家的锅碗瓢盆,汪若海就领着我们几个歪戴帽子斜扎皮带的小子走过去,踢开假设的门,横眉立目,恶声恶气地问人家租子交了没有,家里藏没藏八路。汪若海喜欢杨丹,每次都说她是八路,让我们把她抓走,抱住人家就亲。杨丹见他就跑。我们就追。杨丹跑得快,一跑就跑到阿姨跟前。我撵不上她,转身去追陈北燕。她刚留了两个小辫儿,授人以柄,又跑得最慢,我几步撵到她身后,一把拽住她小辫儿,她就乖乖到手了。

我抓着陈北燕两个小辫儿像提着马缰绳,把她赶到汪若海面前,挺胸敬礼:报告军长,八路跑了,抓住个送信的。

烧死她——汪若海手叠手杵着根树棍叉着腿撅着屁股觉得自己很像皇军小队长。

我把陈北燕贴在最粗的老槐树上,自己从后绕树拉着她的两只手,把她全身打开形同五花大绑。张燕生他们就在她面前假装点起一堆熊熊大火,模仿着火苗呼呼向她脸上吹气。陈北燕睁着惊恐的眼睛一声不出,头发吓得都立了起来。

八格牙鲁,老虎凳的干活。汪若海又说。

我满头大汗跑去搬砖头,把陈北燕靠树按坐地上,往她脚底下一块块垫砖头。我一般垫三块砖头膝盖就疼了,陈北燕垫四块砖头也没事儿。花坛里就那么几块砖头,中班一桌老虎凳又用了一些,我们这边就没了。我把陈北燕腿往上抬,她很软,还有很大余量。

看她腿能不能够到脑门。汪若海说。

我和张燕生各搬起她一条腿使劲往上举。陈北燕从靠着的树干滑到地上,后脑勺蹭土,大声哭起来。我们赶紧扔下她的腿慌慌张张溜了。

第二天黄昏,我在杨树下拣到了一只老根儿叶子,又宽又油,拿它拔断了汪若海他们所有人的老根儿。正得意呢,陈南燕冲过来一下把我推了个大跟头。我刚要站起来,她又冲过来推我一跟头。她紧绷着嘴,眼睛明亮像里面点了灯,脸雪白一用劲就涌出满腮红。她不让我站起来,只要我将起未起,她就再推一把,每次推我都让我觉得她想推死我。

我招你了?我糗在地上大声嚷。

你招我了。她死盯着我咬着牙说。她身后还跟着几个大班女孩抓着汪若海、张燕生的脖领子乱嚷:有你没有有没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