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文士冷不丁高声喊道:“你们莫不是在私自迁移田界碑石?”

那几个少年郎连忙放下手上的石块,非常迅速整齐地摆手道:“没有!不存在!我们不会盗徒封!”看

众人:……

看他们这老油条一样的回答方式,就知道不是第一回 第二回被抓住警告。

萧何有些无奈地开口道:“不可视秦律于无物。盗徒封可是要“赎耐”之刑。怎么,你们都想被刮去胡子鬓毛?”

少年郎们蔫蔫地捂住口鼻,不敢作声。

高士子忍不住询问道:“为何要盗徒封?这一片田地可有何特殊?”

萧何摇了摇头,开口介绍道:“这一片地区的农作物,全是由张上卿提供粮种,严格规定了施加肥的种类、耕

种时间门等要求,按上卿的说法,这是在做农作物产量的对比实验,所以这里的农户每年每亩领取固定的报酬,不与田亩粮食实际的产量挂钩。”

他说完,许多士子纷纷围上来询问问题,比如:

“农户在这里种植的农作物,领取的报酬可活几个人?”

“农户上交的农作物产量,能养活多少人?”

“是否是因为固定报酬给的太少,所以少年郎们才铤而走险?”

……

萧何耐心解答道:“按张上卿的种植方法来种植,比如粟米,按平均产量来算,一亩地可供给十五个秦卒,三十日的口粮。若是种植番薯,一亩地大约可以供给几十个秦军,三十日的口粮。

另外,农户在这儿种植粟,不管天灾人祸,只要是认真劳作的农户,每亩地皆可得平均产量的十分之九作为报酬。种植番薯的话,每亩地可以领走平均产量的十分之八。”

萧何是带着一点骄傲在说。

没想到话音刚落,部分士子若有所思。

还有部分士子,尤其部分家中有良田和佣耕者的士子们表示,农户拿到的太少,平均产量的十分之九,再算上农户的赋税,比他们家给佣耕者发的粮食还少,还补充道,怪不得少年郎要铤而走险地盗徒封,原来是多耕种点田地,好吃饱饭。

萧何哭笑不得,刚想说一下这是不管田地作物是否减收,且上交赋税之后能到手的报酬。

他还没来得及开口,最初咬牙不说话的少年郎们先急了。

他们愤怒道:“你们懂个甚啊!你们到底知不知道能供给十五个秦卒,足三十日的口粮是多少石啊?!哈,说不出话了吧,我告诉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