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的童年无疑是最好拍的,因为它最为简单。

可想要让它的效果好,却没有那么容易。

因为两个小演员是主要的角色,而他们的演技不可能跟梅丽尔、马龙白兰度等人相比,也没有什么经验和顿悟之说。

用时尚一点的话语来讲,大部分都是要看导演的不断引导,小部分就直接随缘了。

况且,因为最近才选择了他们的原因,剧本方面他们也不是很熟悉,如果仓促的开始拍他们,恐怕效果不会很好。

阿甘的青年,在殷俊的归类里面,应该是在越战结束为止,笔墨并没有那么重,而且许多穿插着回忆和特效,这部分没有什么难的。

甚至于汤姆汉克斯的演技都不用多少,只要表现出阿甘的憨厚和略微弱智就行。

最后的阿甘在心智上长大了,懂得了人生和责任,懂得了什么叫做生活,这才是整部电影最画龙点睛的一部分。

殷俊对汤姆汉克斯有很大的信心,他认为如果是拍了阿甘的青年时期,再拍阿甘的成年时期,顺着把这部分情感转移过来,升华上去,那么就八九不离十了。

看着第一天汤姆汉克斯的状态,殷俊最终决定,先从阿甘长大了、就是阿甘抱着橄榄球,从少年一下子跨越到青年之后的那一段开始拍摄。

至于两位小演员,一方面让他们相处来培养感情,另一方面殷俊也让他们在剧组到处的去看别人怎么演的,同时也进一步的熟悉剧本。

和读书一样,你看得多了,很多东西自然就会了。

悟性这个东西,只有很少人很少人能有,其余的全都靠傻办法,慢慢的去摸索和强化。

就好像演技这个东西,许多人为什么到了三四十岁才忽然演技大涨的?

你真以为是开窍啊?

就是他们日复一日的努力,不断的去提升自己,从而最后来了一个质的提升。

让两个小孩子们,不断的熟悉剧本,时不时的就来几场戏的对演,如此多几次过后,他们自然就熟练许多,还有可能给人惊喜。

略开他们不提。

殷俊在拍摄汤姆汉克斯的戏的时候,明显的感觉到了汤姆汉克斯的进步。

汤姆汉克斯已经获得了两个影帝,但《雨人》是因为弱智智障群体角色的原因,在角色上讨巧了,再加上奥斯卡的评委们想要补偿一下殷俊的电影,所以他才幸运得到了奥斯卡影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