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话,让在场的真定军将士都冒出了冷汗。一名真定军将官翻身下马,屈膝跪地,大声说道:“末将不知大王……刘杨有谋反之举,末将对天子,绝无二心!”

刘杨是真定军的主心骨,他若说反,真定军将士二话不说,都能跟着他一起干,但现在刘杨已经死了,他们还跟着谁去造反?

有将官开了头,在场的其余将士,纷纷屈膝跪地,异口同声道:“我等对天子绝无反意,还请高阳侯明察!”

耿纯和刘隆、陈副等人,没有费多大的口舌,提着刘杨的脑袋,很轻松的便把驿站外的一万真定军收服。

接下来,耿纯带着这一万真定军,返回真定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铲除刘杨一系的党羽。

别看刘杨是真定王,但平定刘杨之乱,刘秀这边还真没费多大的劲。在耿纯等人成功杀掉刘杨、刘让、刘细这三个核心人物之后,真定群龙无首,刘杨的党羽跑的跑,死的死,被捉的被捉,刘杨一系,几乎是一夕间便土崩瓦解,灰飞烟灭。

刘杨的家眷,也一个没跑掉,都被耿纯等人擒下。稳定了真定城的局势,耿纯让刘隆回京复命,将真定这边的情况,如实汇报给刘秀。

按理说,谋反是重罪,犯下这个罪,必然要被满门抄斩。不过在处理刘杨谋反案上,刘秀表现出了性情温和仁慈,且宽宏大度的一面。

对刘杨,他给予厚葬,对刘杨的家眷,他非但一个没杀,反而还册封了刘杨的儿子刘得,让刘得继承真定王王位,继续在真定为王。

刘秀的做法,极大赢得了刘氏宗亲、士大夫以及百姓们的好感。

谁都不希望天下出个残忍好杀的暴戾皇帝,谁都希望天下能有个宽宏大度的仁爱天子。而刘秀,恰恰满足了人们心中的期盼。

另外,他又做了一件事,把自己的声望再次推高了一大截。在刘杨因谋反被杀后,刘秀不仅没开罪郭圣通,反而将郭圣通册立为后,并册立刘强为太子。

立郭圣通为后,刘秀完全是顺水推舟之举。他本打算立阴丽华为后,但阴丽华坚持不肯接受,刘秀没有别的人选,他也只能立郭圣通为后了。

如果没有出刘杨这件事,他立郭圣通为后,对他的声望也没有多大提高,但巧的是,刘杨就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谋反,无形中,刘杨算是给刘秀做了一回垫脚石。

反贼的亲外甥女,天子还能将其立为皇后,这得是多宽大的胸怀?无论是士大夫,还是百姓,皆对刘秀的做法和德行赞不绝口。

其实,天下人倒是有些误解刘秀了。如果刘杨没有谋反,刘杨没死,刘秀要立郭圣通为后,还真的需要再三琢磨,再三思量。

刘秀是太学生,学得又是尚书,对于历史上的那些前车之鉴,他都有牢记在胸。

前朝是怎么亡的?就是亡于外戚之手。外戚的权力过重,导致王莽成功篡位。

郭圣通的背后有真定王,立郭圣通为后,刘杨既是王,又是半个国丈,权力实在太大,弄不好就会重蹈前朝之覆辙。

而阴丽华不同,她虽出身于阴家,但阴家只能算是名门,并没有多雄厚的实力,立阴丽华为后,也绝不会出现外戚专权的情况。

刘秀一再想册立阴丽华为后,其一,他对阴丽华确实迷恋,有很深厚的感情,其二,预防外戚专权,这也是他很重要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