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只是听着都有些懵,他摇起了脑袋,“还好有个栾布能不偏不倚的,否则这些人要是找上门来,朕可得怎么办啊……”

……

“御史公!我们直接去找陛下!!”

陆贾再也忍不住了,他的脸色通红,坐在刘恒的身边,愤怒的说道:“栾布这个人,没有自己的主张,无论是我们去找他,还是贾谊去找他,他都是一个样子,既不反对,也不支持,还是得直接找到陛下,让陛下拿出个结论来!”

刘恒瞥了他一眼,“找陛下没用。”

“怎么就没用呢?”

“陛下那里,谁能将他哄开心了,那谁就是对的,他压根就不懂这些。”

陆贾沉默了片刻,“御史公所言极是,可是贾谊这厮咄咄逼人,又有刘敬作为他的爪牙,甚是猖狂,我们该怎么办呢?”

目前刘恒跟贾谊的争执点,还是集中在了贾谊所提出的新税收的问题上,贾谊要求废除原先的杂税赋,进行统一规范,这个没有人反对,可是贾谊要重提农税,另外设立增税,购税,肆税,商税,个税,以及山水税,房税,车船税,契税,港税,车舟购置税等等,将大汉原先的较为单一的农商税变成了足足十三种税。

刘恒等人认为,贾谊的步子迈的太大了,别的不说,就是山水税,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他居然要让百姓们缴纳使用山水资源的税,这是想做什么?他又将农税变成了五花八门的,百姓在农忙之余,拿着自己制作的东西或农副品去贩卖,都得缴纳税赋……他们倒也不是反对进步,只是认为进步要一步一步来,若是想要一脚登天,难免会摔进深坑之中。

而贾谊等人却认为,原先那些单一的税赋无法满足如今大汉的财政,想要解决财政问题,就是要多开源,完善税赋制度,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只要不设立太高的税率,就算不上是害民之举。

面对陆贾的询问,刘恒轻声说道:“贾谊弄出来的这些新税种,不少都是皇帝亲自授意的,包括他进行革新,都是皇帝的命令,故而我们根本无法赢下他们。”

“啊??那我们还何必去反对他们呢?干脆就让他们去办!!”

刘恒摇着头,“我从未想过能阻挡改制,只是不想让贾谊如此大规模的更改,陛下其实想的很周全,可是他却疏忽了一点,很重要的一点,大汉的朝政是会随着皇帝与大臣的改变而改变的。”

“设立了这么多的税种,若是遇到个贤明的君王,极低的税率,倒也不算什么,可若是遇到个贪婪的,这些税种用来敛财,能害死一半以上的百姓……贾谊他们所设立的税赋,简直是避无可避,做到了所有方面的概括……很完善,可是隐患也很大,而且庙堂所颁发,地方施行起来可就不是同样的事情了,一不小心,当今这盛世,可就变得民不聊生了……”

“很多庙堂认为可以善民的政策,到地方上来,却都成为了害民的举动,唉……不好说,不好说啊。”

刘恒的眼里满是担忧。

作为一个极有远见的人,刘恒一直都是思考着以后会面临的诸多问题,并且提前做好了准备,在历史上便是如此,包括对诸侯王的收权政策,在北方的养马政策,对民间的宽松政策,似乎都是在了为以后的事情而做准备……而他所准备的东西,在后来确实都派上了用场,当景帝准备削藩的时候,诸侯国的实力已经不再能与汉帝国持平,民心多向汉,当汉武帝决心与匈奴大战的时候,文帝时开设的马场已经成长到了拥有几十万匹骏马的地步。

“那我们现在怎么办呢?”

“迫使贾谊退让,让他一步一步来,当然,我们也得后退几步,先允许商税之变类吧。”

陆贾虽有些无奈,也只能答应了。

面对刘恒的退步,贾谊心里依旧是非常的不满。

“我实在不明白,难道他还能拿出比我提出来的税政还要完善的税政嘛?我结合了陛下所说的诸多税策,与朝中贤明的大臣们一同商谈,方才完成了当下的改制,自认为是没有漏洞的,可我那位舅父,就是不同意,瞻前顾后的,如何能成大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