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想要的是一个国泰民安,国富民强的太平盛世,而战争,只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最最下策,不得不为之的手段罢了。就本质而言,刘秀绝不是个战争疯子。

此时,刘秀和伏湛交谈起来,可谓是一拍即合,甚是投机。无形中,伏湛对刘秀佩服得五体投地,而刘秀也认为伏湛是与自己理念相同的知己,治世能臣。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一聊起来就是半个多时辰。

他二人聊得忘我,可苦了一旁的伏黯。什么治世、治国、治民这些思想和理念,伏黯直听得昏昏欲睡,如果不是有刘秀在场,他恐怕都要呵欠连连了。

刘秀和伏湛的这一番交谈下来,两人都对对方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现在伏湛也更加坚定了自己要去洛阳为官的想法。

还没等伏湛开口,刘秀已主动邀请道:“今日与伏君交谈,让秀受益匪浅,不知伏君可愿到洛阳,助我一臂之力,共创大汉盛世?”

伏湛心头一热,二话不说,起身离席,跪地叩首,哽咽着说道:“承蒙陛下不弃,微臣随誓死追随陛下,鞠躬尽瘁,肝脑涂地!”

刘秀再一次亲手把伏湛搀扶起来,感叹道:“有伏氏相佐,我大汉基业,何愁不兴?”

他们这君臣二人,可谓是一见如故。接下来所面对的问题,就是伏湛要怎么去洛阳,再简单点说,伏湛要怎么渡过黄河,去到对岸的河北。

如果伏湛一个人,那还好说,随意找个缘由出城就好,关键伏湛不是一个人,他有妻妾,有儿女,这么一大家子,想要离开平原城,又不想引人注意,那太难了。

伏黯眼珠转了转,说道:“这些黯门被毁,我能大难不死,大哥没有失去我这个兄弟,是不是也该带着全家老小,去祭祭神,拜拜先人啊!”

伏湛多聪明,听闻这话,眼睛顿是一亮,立刻明白兄弟的意思了。

他面露喜色地对刘秀说道:“陛下,城西有座城隍庙,这次阿黯死里逃生,我的确可以以此为由,带着家人出城,去往城西的城隍庙拜祭!”

刘秀嘴角扬起,笑道:“稚文此计甚妙!”

伏黯接话道:“大哥带着家人出了城,可直奔渡口,我会在渡口提前安排好船只,只要大哥一到,我们立刻渡河,去往清河郡!”

刘秀和伏湛都没有意见,皆认为可以按照伏黯的主意办。事情敲定下来,伏湛和伏黯也该打道回府了。

伏湛站起身形,向刘秀一躬到地,很是过意不去地说道:“陛下来到平原,微臣本应尽地主之谊,奈何,微臣在平原亦无法掌控大局,实在是让陛下受了委屈!”

刘秀倒是不以为然,说道:“刘永在青州势大,伏君身不由己,我能理解。”

伏湛禁不住在心里暗赞一声好,这位年轻天子的为人和德行,当真是没得说,这样的人若是不能成大业,那么还有什么样的人可成大业?

伏黯把外面的属下都叫进来,然后刘秀依旧是混于众人当中,先行离开包厢。

等他们都走后,伏黯这才叫来掌柜的结账。掌柜的不想要钱,但伏黯执意不肯,硬是给掌柜的留下一包钱币,这才和伏湛离去。

别看伏湛是太守,而伏黯只是一江湖门派的门主,但就钱财而言,伏湛还真比不上伏黯。在回府的路上,伏湛和伏黯同坐在马车里,前者还是对刘秀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