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父,阿母,兄长,甚至是……刘邦。

早餐很是简朴,自从嫁给了刘邦之后,吕后就不曾享用过太奢华的饭菜了,记得自己还很年幼的时候,倒是吃的不错……刘邦不挣钱,整日在外游荡,后来又整日打仗,她颠沛流离,直到大汉建立,刘邦又变了心,迷上了那个贱人,开始打压她的势力,恶意消除她兄长的影响力,对付吕家人。

她再次忙着为儿子收拾局面,为吕家讨回公道……渐渐的,她也就习惯了这些普通的饭菜,不挑食,后宫里的人为了讨好她,故意吃这样简朴的饭菜,让她知道。

也只有当初的薄夫人,是跟自己一般,吃的也很普通,对吕雉也极为尊敬。

想起那位夫人,吕后不由得想起了如今的御史大夫。

自己能纵容这位外王在庙堂里特立独行,大概也是因为念着与他阿母的情谊吧,毕竟自己这一生,实在没有一个可以说道的好友,薄夫人算是半个。

她忽然询问道:“御史大夫可有上奏啊?”

“有的。”

宫女急忙呈上了奏章,吕后将奏章平铺在案上,一边吃着饭,一边认真的观看了起来。

“呵,这竖子倒是想的不错,这般积极的让太尉参与政务,就是为了改制时让太尉也能合理的插手……这竖子做什么事都是进行详细预谋的,这一点倒是远远超出那个想起什么就做什么的竖子……”

吕后平静的看完了刘恒的奏表,刘恒时不时就要跟吕后上书,有的时候是汇报自己的成果,有的时候是请求太后的相助,有的时候只是单纯的讲述自己的情况。

吕后心里很清楚,这其实也是刘恒对自己的惧怕,整个天下,没有人不怕她的,哪怕就是那位超然于众人的太尉,他面对自己,也会有些不安。

“给恒说,改制的事情,最要收复的不是太尉,而是陆贾。”

“别以为陆贾暗中与陛下亲近,就会无条件的服从他的命令,陆贾执掌奉常府多年,跟张不疑之流不同,若是不能说服他,有他顶着,什么事都办不成,奉常府太庞大,天下的十件事,有九件都是出自奉常府,陆贾若是明确反对,就是太尉和张相出面都没用,陆贾大不了辞官,直接回家,奉常府诸官混杂,没有陆贾带头,太尉就是将他们全部杀掉,也无济于事……真正办事的还是他们这一批人。”

“唯。”

“对了,再告诉恒一声,不要想着能通过口才去说服陆贾,更不要想着借力来压服他……必须要让他看到这件事确实对大汉有利,别这么轻视那些开国之臣。”

宫女领命,转身离开了。

吕后摇了摇头,国内的这些竖子们啊,都不成器!

刘恒这竖子看起来没什么缺点,其实跟他的兄弟们一样,都有容易上头的毛病,平日里很稳当,可遇到大事,容易失控,肆意妄为,刘长倒是相反,平常很容易失控,可遇到大事的时候很冷静,他们的骨子里还是老流氓容易上头的那一套东西。

吕后令人取来了针线,这春季也快到头了,她想做几件夏季的衣裳。

自从嫁给刘邦之后,吕后常年都在家里忙碌,无论是农耕,还是纺织活,她都十分熟练,而且她不是个依赖性极强的性子,总是喜欢亲历亲为,刘盈刘长他们的衣裳,大多都是吕后亲自给他们做的。

这针孔并不算太细,只是吕后的眼神已经不是很好,弄了几次,也没能穿线。

一旁的宫女有心帮忙,却害怕的不敢开口。

此时开口要帮她穿线,难免有说太后年迈无力的嫌疑……太后这性格又专横暴躁,这些年里不知有多少人因为说错了话而丢了位置,她们是不敢再胡乱开口的,陪伴在太后的身边,不求有功,但求无罪。

吕后有些心烦意乱,难道自己真的老到连穿线都做不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