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主张大有问题!”

“那陛下觉得该如何呢?”

这反应将刘长都给弄沉默了……是你!!韩不疑!!

合着武帝时两位大儒的争辩,就是两位不疑的内讧啊!

这么看起来董仲舒似乎还更有节操……

韩婴却急忙开口,“陛下,臣只是反对通过激进的方式来劝谏君王……臣以为,贤明的君王能听取大臣们有用的劝谏,不必通过激进的方式来劝谏他,而若是胡亥这样的君王,激进的劝谏对他是没有用处的……群臣应该通过合理的方式来进行劝谏……”

刘长的脸色还是有些不好看,没有任何感触。

韩婴再次改变了说法,“臣以为,君王的行为也是不能践踏律法的,理当按着律法来办事,若是君王的行为逾越了律法,那群臣就要通过律法来阻止他……”

这一次,刘长终于有了些兴趣。

“律法?”

韩婴认真的说道:“是这样的,高皇帝设立律法,您改进了律法,如今的律法,已经没有任何可以修改的地方了……”

韩婴说话的时候,也是在偷偷打量着皇帝的脸色,观察细节,发现皇帝皱眉,他急忙说道:“虽说没有修改的地方,可还是要与时俱进……可一些根本性的是无法改变的……臣认为陛下应当设立一部对君王的律法……规定君王应该去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若是有违背律法的……群臣可以按着律法进行处置……”

他每说一段话都要停留一段时日,看着天子的脸色,然后再继续。

“你是让朕在律法里增添君王律是吗?”

“不许后人更改……这倒是有点意思。”

刘长不喜欢自己被限制,可他很乐意看到后代们被限制……尤其是这种律法上的限制,这一套东西吧,倒也限制不了君王什么,顶多就是给大臣们一个借口,若是遇到胡亥那样的,就可以直接请长老爷的家法,刘长估摸着,按着自己如今的功劳和名望,自己所制定的东西,后来就是出了个不孝子,想要改掉怕是也不容易吧……这其实就是一种规避风险。

与其让昏君逼着百姓叛乱,大臣谋反,天下大乱,倒不如让大臣直接收拾掉昏君。

至于那个收拾昏君的大臣会不会谋反……未来的事情,刘长也不好说。

若是将这个变成传统,倒是有可能规避掉谋反行为。

毕竟以大汉的情况,在外头产生一个能灭亡大汉的势力,那难度有些太大,只可能是内部问题。

韩婴这位儒学大家,此刻正在对皇帝侃侃而谈以法治国……他提出将律法分成几类,再由皇帝亲自对后来的君王做出限制……就像高皇帝规定非刘不王一般,其实高皇帝的规定还是挺有用的……甚至到四百年后,还有人遵从他这一套东西,以此为借口来讨伐夏侯灶或者是曹窋的一位后人……究竟是谁的后人也不好说,毕竟修史的人都说了无法查明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