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了1986年6月,这样的大批量出口才算是告一段落,然后他们交给上级文化部门的文物和旧工艺品,多达330多万件,虽然工艺品就占了180多万件,但还是几乎要吓死人。

当然了,他们也不是什么都卖,比如说那些国宝,比如说唐宋时期的字画、瓷器等等,这些都是不可能卖出去的。

能卖出去的都是经过了筛选的,不符合国家的一、二级文物标准的古董、字画、玉器、瓷器等等。

然后到了明年,也就是1981年的6月,出售的限制就开始增多了。

比如说近现代的著名画家,齐白石、徐悲鸿、李可染等等作家的重要作品,都不允许出口,只能卖给内地人,香江、奥门和宝岛的都不行。

清代顺治朝以前的东西,也不允许出口。

未来这个规定还会继续变严到乾隆60年以前的股东古不允许出口。

但是在现在,现在的1980年,这样的规定还没出来,贩卖文物这样的好生意,他们做得是如火如荼,赚外汇也是开心得很。

81年6月之后,沪海文物商店的指导方针是“细水长流,少出高汇”,这句话可了不得。

代表了什么?

代表在这之前,他们都是大批量的卖出的,你能卖多少是多少,只要有钱,多少你都能拿走。

人家背靠着一个沪海工艺品进出口公司,专门为购买大件文物的客人办理运输和清关,比如说什么黄花梨大床啊、小叶檀书桌啊……等等,都能运送出去。

殷俊就在门口站了一下,就看到有不少的欧美人,还有日本、韩国人,进进出出的,手里都提着东西,脸上也带着笑容。

如今华国外国人最多的地方,就是华京、沪海和粤州三个城市,尤其以沪海的居多。

大家来到华国,无论是经商的还是工作的,还是游玩的,自然也希望带点礼物回国去,而这声名远播的沪海文物商店,自然就是选择礼物的最好地方之一了。

由于有着苏联的存在,华国还没有被妖魔化,在许多人眼里只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国家,这样的国家的文物,大家自然是感兴趣得很。

也多亏了这些人的照顾,这两年的沪海文物商店生意才这么好——香江和宝岛商人大批量的进入内地,那得等好几年过后了。

这里华国人自己也是能进来买东西的,但现在大土豪们可是不多,许多人吃饭都成问题,怎么有钱来买古董?

走进了文物商店,殷俊触目可见的是宽阔的用墙壁隔开的一间间屋子,一个个伸出来的大木牌上,写着瓷器、玉器、书法、画作、木雕、漆器、家具等等标识,下面还有英文的注释,看来是准备充分啊。

这里的员工有男有女,看到被两个保镖簇拥的殷俊进来,一个三十来岁的女工作人员就迎了上来,用标准的英文道:“先生,请问我有什么可以帮助您的?”

虽然这位女工作人员打扮得很老土,白衬衣灰裤子,但这态度却俨然已经领先了国内百货行业40年。

“你可以说普通话。”殷俊笑道,“我也是华国人,住在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