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回到城内,快速下马,握着佩剑的剑柄,噔噔噔的箭步跑上城墙。傅俊紧随其后,登上城墙后,举目向外眺望。

站在高处,观察莽军的阵型,看得更加全面、真切,五个方阵的推进,有条不紊,相互的配合、衔接,都很协调,这支五千多人的莽军,一看就不是临时征召的新兵,而是久经沙场的老兵。

随着莽军阵营推进的愈来愈近,傅俊摘下弓箭,向左右大声喊喝道:“百步定位!”说话之间,他捻弓搭箭,对准半空,一箭射了出去。

嗖——

他射出的是中空的响箭,箭矢划破长空,发出刺耳又悠长的哨音,啪的一声,钉在城外的地面上。

箭矢入土超过五寸,箭尾的翎羽嗡嗡乱颤。他这一箭射的距离,正好是阳关北城外的一百步。

这也是守军弓箭手的极限射程。敌军的推进,只要越过了这支箭,也就等于是进入到守军的射程范围之内。

眼瞅着莽军的方阵距离定位箭越来越近,汉军中的弓箭手纷纷捻弓搭箭,做好了放箭的准备。

刘秀麾下有一千骑兵,还有一百来人的壮丁,不过这一千一百人中的弓箭手,只有五十来人。

在当时,能会骑术的人就已经很少了,而会箭术的人则更少,无论对哪支军队而言,弓箭手都属于稀缺人才。

等莽军方阵推进到阳关外的百步之内,城墙上的汉军箭手们纷纷把箭矢射了出去。

五十多名弓箭手,分散在城头上,射出的箭矢只能有稀稀拉拉来形容。箭矢落入莽军的方阵当中,如同石沉大海,都引不起任何的波澜。

看到守军的箭射力度如此之弱,推进中的莽军将士无不长松口气,原来攻占阳关的汉军,连弓箭手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人们推进的步伐无不加快。

八十步、六十步、五十步、三十步……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很快,莽军的前军距离阳关只剩下二十步之遥。

莽军中抬着云梯的兵卒,都已经蓄势待发,准备向前冲锋了。也就在这时,站于城头上的刘秀抽出佩剑,向外一挥,大声喊喝道:“放箭——”

随着他一声令下,一台台弩机从箭垛后面探出头来,对着城外的莽军展开了齐射。啪、啪、啪!弩机弹射的声响连成一片,嗡,一长面的弩箭从城头上飞射下来。

莽军阵营前排的兵卒,顷刻之间便被箭矢射到了一长排。还没等莽军反应过来,射完弩箭的汉军兵卒齐齐后撤,后排的兵卒向前补位,继续向外射出弩箭。

叮叮当当——

在一连串箭锋穿透甲胄的声响中,又有一长排的莽军中箭倒地。

直到此时,莽军才意识到汉军手中还掌握了大量的弩机。人们纷纷顶起盾牌,嗷嗷喊叫着,冲向前方的城墙。

冲到城墙根下,能射到这里的箭矢是很少,不过迎接他们的是从城头砸落下的滚木、礌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