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林还是不抵抗:“这个随便你们安排,索马里不是那么好打下来的,我现在只能尽量控制北部,毕竟非洲中部的人马不可能随意往索马里调动。”

双方已经算是合作得很娴熟了,齐天林的配合度一直也还不错,关键是花费不算高,齐天林的策略并不是指望美国人掏钱,糊弄美国的经费,所以这个跟以往那些和美国政府合作的PMC公司有很大不同,特别是在现在这个有点喊穷的时期,更加难得。

所以关于往卡尔塔调配阿拉伯裔人手的安排就商谈得更加快捷,所有生活物资以及军火枪械都算美国人的,每天每人五十美元的补贴就好,首批五百人立刻成行,按照具体的情况,再不封顶的追加,齐天林有空也要去卡尔塔看看情况,尽可能帮美国人减轻点压力。

因为这是两个极为重要的永久性基地,不是战争基地,而是在中东地区的立足点,美国人并不想自己贸贸然的公开插手卡尔塔的事务,虽然从现在看起来,正是他们错误的在卡尔塔王室内部伸手,造成了这样的局面,所以面对目前的局势,就愈发的谨慎。

双方在友好的气氛中分享了两支雪茄,齐天林讲述了自己受伤的具体经过,麦克也在不涉及保密内容的情况下把卡尔塔发生的事情,叙述了一部分,特别是CIA中东局被重创以及空军基地爆发出来的严重飞行事故事件,外围PMC需要能在这些安保和情报掌控方面为美军提供更好的支持,所以这过去的数百人任务担子也不轻的。

齐天林还跟麦克在美军基地的军官餐厅共进晚餐,并介绍认识了好几位在餐厅用餐的将军以后,才施施然的被麦克所属非洲司令部的卫兵送出基地。

德国人的一辆车在等着他。

这才是齐天林看重的一场接触……

约谈的人本来是蒂森和克虏伯先生,但其他几人都到场了,这些大富翁很闲么?

但对话一开始,就证明为什么人家全都要到场了。

因为齐天林之前在电话里面讨论就是,自己这边有朋友在参与美国制造业的复苏计划,不知道同属于著名德国制造业的蒂森先生和克虏伯有什么高见。

还是因为在电话里面为了防止被窃听,齐天林也故意说得比较含蓄,但对方一拥而上的状况,说明这真是拨到了德国人心中的那根弦上了。

德国最引以为豪的就是制造业,在英美等国纷纷开展“去工业化”的产业结构调整时候,德国并没有盲目跟风,有些古板的坚持把产业链高端和拥有市场定价权的制造产业几乎全部保留下来,加上合理的国家政策,这才是德国能在这次欧洲金融风暴中屹立不倒,一枝独秀的原因。

而美国的制造业,可以说就是德国制造业唯一算得上的最强大对手了。

二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强大的美国制造业击垮了强弩之末的德国制造业,曾几何时美国有三分之一的劳动者都是在工厂干活,正是这个巨大的制造业国家制造出了鼎盛的美国经济,但随着金融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网络经济的发展以后,高昂的人力成本导致美国制造越来越缺乏竞争力,所以一直在萎缩。

但是引用蒂森先生的话来说:“但是美国制造业,从总量上来说,现在依旧是全球第一!”

别以为中国人生产的那些廉价日用消费品大肆攻占欧美市场,就有什么优越感了,一件商品辛辛苦苦赚得几美分的利润,也许一个人民币升值,就全被美国人倒赚回去了。

美国人相当于是把最没有赚头,环保压力最大的劳动密集型外包生产给了中国这样的世界工厂,从大型飞机、先进的工业机械乃至坦克军舰的发动机,到关系国民大计的高尖端电子设备上游产业,还有那冠绝全球的军火工业,依旧是美国人在把持。

克虏伯先生说出了他们积极聚集起来的目的:“我们很有兴趣通过最近美国市场的波动,逐步参股控制这些美国制造业的骨干力量。”

说白一点,就是乘你病要你命,一起来瓜分美国最有底蕴的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