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这里进出的人手都特别小心,很少在集装箱外面停留,就好像拉胡子曾经给齐天林说过那样,过分小心的防备,其实正好说明这里有问题。

外围放开十余公里的警戒范围,有别于其他中国集装箱存放工地的特点,这才是齐天林接到报告以后,决定亲自来看看的原因。

几天前传递给老吕的四处坐标,之后的确接受了十二个集装箱和七八名沉默寡言的中国人,带着二十多个黑人躲了进去。

但是齐天林要再询问详细的集装箱数量跟坐标,老吕就不说了。

齐天林必须要了解实际情况,就好像他曾经是为了国家被丢失的那个小兵,就好像麻桦腾他们那样都会被淡忘一样,他不愿意在自己做出什么举动以后,中国会舍弃某些还停留在这片土地上的小卒,这样的事情不是没有发生过。

眼前的集装箱稍微有点歪七扭八似乎很随意的叠放四散在废弃工地上,周围的杂草丛生都没有收拾,实际上却有着某种前后关系,形成类似围墙和仅能过人的缝隙,最终形成一个用破烂废弃集装箱为基础,搭配后来集装箱形成的院子,包住中心的四个集装箱体。

只是也许为了快速转移,所有后来的集装箱都带着下面的运输轮,所以齐天林可以趴在地面跟条蛇一般腾挪穿行,也只有他那么轻灵的非人类状态才不会引起沙沙的移动声,躲开逾到内部逾严密的监控,最终把自己轻轻的附着在集装箱体的黑暗边角上,好像一片羽毛似的沾在那里。

因为手腕上的红外线探测器已经发现了墙面箱体角上的摄像探头,再往前,估计就容易被发现了。

慢慢的探出面罩遮掩的脸,眯着眼睛的齐天林观察着中心的四个箱体,有一个是原有废弃的,另外三个靠在一起,同样很随意歪着的模样,但拖挂轮旁边的三部小梯方向,说明了这三个箱体之间经常往来的感觉。

齐天林之前在外围高点能看见有人影走动的就在这里,现在轻巧的挂在这里,二十分钟时间过去了,就有五六个年轻人进出过来,身上虽然穿着石油建筑公司的制服,但矫健如风的动作还是暴露了他们的实际职业,作为军队来说,并不是人人都有特工那样的掩盖能力,军人的痕迹有时候是一辈子都没法抹去的。

那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让齐天林强烈的想靠近点,自己最熟悉的中国军队气味!

可他只能偷偷的挂在这里窥探,最终把目光集中在那个挂了四个通风口的箱体上。

集装箱本来就能住人,但是只有真在这里面住过,才知道不通风是什么下场,而为了保密,这里几乎是漆黑一片,看不到任何光亮,甚至热源都很少,那些个箱体角落的通风口都只是微微升温,在换气降温的同时,连换气口都做到了控制温度,细致程度,可想而知。

只不过只要是人,还是这么多军人躲在这里,就必然会留下痕迹。

在其他集装箱都只有一个通风口,自己挂的这个通风口能闻见的只有机油黄油气息的情况下,那个拥有四个通风口的集装箱就成为必须看看的重点。

软骨蛇一般顺着箱体爬上顶部,紧紧贴在上面,打开降温开关,服装内衬的制冷系统就能保持大约半小时的降温过程,不会产生热源,耳朵就那么贴在凹凸不平的箱体顶部,倾听里面有什么声响。

手指也按照LALA员工们报送回来的观察报告,轻轻抚摸集装箱上沿的缝隙,果然一根手指轻轻的就摸到那根较宽的缝隙。

标准的集装箱,通常都是侧面或者两头开门,箱体上下两边多半会比较严密封死,一来方便吊装搬运,二来也是防备堆放时候的雨水防潮。

但惟独就是送到LALA下面物流仓库的集装箱,被暗藏的人手远远仔细观测一番以后,发现顶部几乎是可以揭开的盖子,显然是临时匆匆改装的这批火箭弹集装箱,几乎二指宽的顶部缝隙成了标志性的特征,也许就是为了方便在降雨量比较少的非洲东部地区随时能揭开使用。

翻下头套中的一副感光眼镜,拔下左手袖子上的不可见光频谱电筒,就手指头那么大,把电筒头凑到缝隙上才打开,假若没有眼镜根本就看不到变化的缝隙里,顿时就纤毫毕现!

一套大腿粗的液压臂上,一整列双排装圆筒平放贴在箱体盖板下,似乎只要推动集装箱下沿那个操作台上的控制杆,就能让这些脑袋大的发射口高高翘起来……

等等?

脑袋大的发射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