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几乎只有美、俄、华三国才成熟掌握的制导炮弹技术,在不改变发射炮的前提下,炮弹却带了点导弹的特征,说起来和制导火箭弹差不多,其实技术难度和实际应用复杂太多了,因为炮弹的膛压和高速旋转都是火箭弹不具备的,美国人是觉得这个技术有点鸡肋,难度大,意义小,不算很高级,同样的目的自己也能用更高级的火炮和初级导弹实现,并不是很专注的停留在这里,去追求更高的目标了,就俄罗斯人和中国人专心的结合自己太多老式火炮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了这一块,而其他欧美国家都因为没那么老式身管火炮就更没在这个领域发展。

但在今天……

就凭这一样,彻底击垮了101师187团的全线攻击!

就好像63年前,这个美国王牌团在韩战那个叫上甘岭的地方,被灭团,这一次几乎是命运的召唤……

重演了!

那一次,仅仅是因为一个中国新兵早起尿尿,发现了集结准备进攻的187团,加上一个中国团长灵光乍现的判断,劈头盖脸的火炮接连三天砸在一个山沟里,硬生生把个4500人的187团窝囊的尸横遍野填满山谷,最后不得不去日本偷偷整编重新填满人手才谎称刚参战,掩盖这个美军历史上最难看的伤疤。

而这一次……

用无人机在高空用热红外感应器寻找敌军队伍,再发射激光引导波束指明方位,在这个区域没有GPS导航定位和完全制空权掌握的前提下,用激光制导炮弹,精确的控制在30米误差范围内,轰击美军!

顺便说一声,美国人当时搞这个项目,一起步就要求10米精度,后来觉得10米都太显不出自己的能力,但炮弹毕竟不是导弹那样完整的动力系统,不好控制在几米范围内,就没兴趣搞了。

其实,那几十米……真有必要么?

152毫米的炮弹就是脑袋那么粗,一米五长,砸在地面杀伤半径二十米其实是有几率躲过的,因为在地面爆炸的炮弹会留下弹坑,地爆四散炸开的弹片有死角,所以二战中立刻趴在地上,还是有可能躲过咫尺之遥的炮弹,所以才会有同一个弹坑不会有第二发炮弹的谚语产生。

但现在是二十一世纪了,是讲科学的,制导炮弹因为有激光导引头,是能判断落地精确位置的,所以能非常稳定的实施空爆,也就是在一大片没有掩体的军人上空七八米爆炸!

想想那种绝望吧!

带着尾焰的炮弹准确寻找到热红外源最集中的人群,狞笑着就在人体上空空爆!

最大限度的让炸药和弹片在四十米范围内造成最大的杀伤!

几乎没有遗漏!

因为没有死角!

15米范围内因为冲击波必死,50米半径范围内保证每个人体大小空间起码一片弹片,最远的能飞150米!

几乎所有被炮弹照顾过的区域,只留下一片刺猬!

都是被炮弹的剧烈爆炸和弹片袭击的尸体!

101师的通讯系统里面只有一片惨叫和指挥官们嘶声力竭的叫喊撤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