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你才那般的赞同食货府……向来重农的晁错,高调的支持食货府,就是因为商业能加快各地的交流,能打破这种非我族类的隔阂对吧?”

听到刘恒的询问,晁错的眼眸里闪过一丝惊讶,随即摇了摇头。

“能猜到这件事的人很多,陛下曾对我说,交流有两种,一个是战争,一个是商贸……我当然只能采取第二种,商贾们在各地流窜,陛下又打开了对百姓们的限制,允许他们外出,甚至鼓励那些余丁前往各地郡县生活……这都是为了改变以郡为国,排斥他郡的情况……”

因为还没有经历过被胡人弄得几乎灭种的情况,因此在此刻各地之间没有同一个作为同一个民族的认同,大家见面了,不会说我们都是汉人,而是说我是汝南人,你是颍川人……我们之间就没什么关系,很多时候甚至带着敌意,郡县都是如此,更别说是诸侯国了。

刘恒点着头,“所以你才想积极操办那个刺史制吧?太子提出刺史制,是为了治理地方,而你,却是想要在郡上形成同一个州的认同,起码,往后汝南人和颍川人见面就不会互相打杀,会觉得大家都是豫州人……是同一个地区的了,刺史麾下,有郡,有诸侯国,也就是说,郡和诸侯国都会有同一个地域认同……其实你还是挺有想法,挺有才能的,我敢说,庙堂大臣,很少有能比得上你的。”

晁错只是觉得很愤怒,他咬着牙,“呵,没想到啊。”

他愤怒的不是吴王看出了他的想法,而是这天下能理解他的想法,与他为知己的,居然是他心里最大的敌人。

“我可以帮你来操办这些,无论是刺史,还是限制王权……当然,我还是更擅长王权这一块,我在宗室里,还是颇有话语权的……你想要让王权达到什么地步?若是你要让诸侯王完全成为摆设,大权完全交给大臣,在这一代,起码还是做不到的,不是说我们不愿意放手,而是情况还不允许,庙堂还需要我们这些人,或许再往后三四十年,地方大治,道路四通八达,庙堂的命令可以传达到任何一个地方,到那个时候,诸侯王就可以安心在王宫里游玩,权力出于相……”

“这个我明白,我要推动诸侯国的革新,让诸侯国与郡一类,权力三分,诸侯王可以督促他们做事,庙堂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统帅他们迎敌,但是不能再作为一国之君,肆意横行……并且,要服从派遣的刺史……刺史必须要有资格监察诸侯王。”

“可以。”

刘恒点着头。

“那需要我做什么呢?”

晁错开口询问道,他不相信面前这位会无条件的来帮助自己,刘恒盯着他的双眼,“很简单,事成之后,我要你辞三公之位。”

“我担任三公,会让你觉得有威胁嘛?”

“不,大汉目前所需要的是稳步向前,你过于激进,不适合继续担任三公。”

“好,若是能办成这件事,我就上书请辞,不过,陛下是否会答应,那就不好说了。”

两人就此达成了协议。

与此同时,长乐宫内,赵佗正在跟吕后聊着一些过去的事情,两位老年人还是挺有共同话题的。

他们谈起秦国时的情况,周边的年轻人恍若在听天书,完全不能理解那个时代。

“我看南越王是愈发的硬朗了……比当初拜见我的时候还要年轻了很多啊。”

吕后感慨道。

赵佗摇着头,“怎么会呢,我长期在南,那边的情况,您也是知道的,到处都是瘴气,一下雨,就下的没完没了的,我这老骨头啊,一逢下雨,就疼的无法忍受……当真不知还有多少时日,可恨我这儿子,又没有什么才能,才疏学浅……唉,倒是太后,当真是越来越年轻了啊。”

“哪里的话……如今,我不拄拐杖,已然无法走路……饭量也是越来越少,吃不得一碗米。”

赵佗轻笑着,“还是那张相的身体最好啊,我听闻,张相如今还能吃肉饮酒,还常常纳妾……当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