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第3连之所以存在,是亚希尼与上级互相扯皮的结果,最后亚希尼胜利了得到了这个连,作为妥协这个连缺一个排。

他们在先锋(呼号黑豹)营内的战斗力最弱,主要替主力(第1连)打打下手,执行一些诱敌或者侧翼袭击的战术任务。大部分场合,这个连的96式坦克可以执行与99式一样的任务,并且除了少数参谋人员,几乎所有的印度陆军人员都分不清楚96与99的区别,尽管它们在负重轮数量以及其他诸多细节上是不同的。12个小时前与印度侦察部队的作战,就是由他们打响了大反攻的第一枪。

与担惊受怕的第3连一样,齐装满员的第2连,此刻正在跨越铁路。他们按照亚希尼的指点,将炮口对准北方,缓慢跨过路基。南面1公里就是重镇古杰兰瓦拉,只能祈祷那里的敌人无法识别出他们。这些T84坦克与印度的T72或者T90在外形上有着很大差别,当然炮塔转动后看上去不是那么明显。城里的印度人如果足够麻痹大意,应该会想:如果是敌人,怎么会调转炮口从前面通过。

果然他们全部通过了铁路,没有遭到打击。随后,他们急速向北开始按计划,从敌人测后方展开包围。

印度部队在这里缺乏立体的侦察能力,所以很难将数量上的优势发挥出来。信息化的战争并不是简单地比较兵器数量,关于这一点,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被印度将领们充分认识到。

追击中的敌人阵型渐渐拉开,这些车辆在原来军队中,正处于逐步退役的阶段,动力部分的磨损程度不一,维护也较为马虎,很难保持一致的高速。现在,落在最后面的一个连,正稀稀拉拉地从埋伏中的第3连,9辆96式坦克的前方通过,如果再不开火,机会就将失去了。

连长不断地请示亚希尼开火,终于等到了肯定的答复。第3连的连长,转而向全连下达自由射击的命令,各车炮长在控制台上,使用扰动式瞄准进行静对动射击。

这种坦克拥有下反式稳像瞄准仪,但是在停车状态下,仍然适用与炮管刚性连接的扰动式瞄准镜,这种射击方式的射击线与瞄准线平行,精度更高。

稳定跟踪几秒钟后,瞄准镜中的十字准星一侧出现了一个飘忽的光点,这是火控计算了目标水平速度,以及人工装定横风数值后,产生的修正射击点。

这样的距离上,很多因素会影响命中精度,谁也无法预计敌人的行进速度会否改变。为了保险起见,第3连的射手们将射击线向下移动一两个密位,对准坦克下方,毕竟底盘的侧面投影较之炮塔要大一些,更容易击中。当然亚希尼或者塔西姆这样的老油条,不会使用这样的保守策略,击中底盘意味着敌人的炮塔还可以转动,火炮仍然无损,你必须浪费一次装弹的时间,进行第二次射击,才能确保毁伤。

9辆坦克先后射击,脱壳穿甲弹飞出炮口展开尾翼,它们几乎沿着一样的浅浅上升然后落下的抛物线弹道,飞向遥远的目标。敌人阵中的一辆坦克,突然发疯一样地甩尾停下。它的侧面中弹,造成的机械故障刹死了这一侧的整条履带,这导致车内的4名成员被甩到东倒西歪,尤其是抱着炮弹的装填手,当场摔破头人事不省。

钨芯弹穿透两侧车体薄弱装甲的同时,在车体内飞溅的碎屑杀伤了人员,并引燃了大伙。第一次火灾引燃了滑油,自动灭火设备没有起作用,这导致了火势迅速蔓延到无法控制的地步。

巴基斯坦车长可以看到,顶部车长舱门顶开后,火焰比车长的手先冒了出来。烧伤的印度车长海来不及爬出坦克,巨大的爆炸就将他连同炮塔一起抛到了空中。当炮塔跌重重跌落到地面的时候,已经有4辆坦克中弹停在了原地。由于目标分配无法协调,第一轮射击有一些重复击中,不过效果超过了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