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凤:……

时光荏苒,转眼过了腊月二十三,皇上已经择吉日封了印。几度派人来催,让好大儿夫妻赶紧带着大孙女回来。

蒙古各部年班,不但带来了许多草原特产,还很带了些个英俊少年。

连朝中大臣们都有意无意地带着自家优秀子弟往御前打晃,算盘打的哟,盛京都能听得见。

不过,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人之常情也。

乖孙女再过几日可就是虚十四的大姑娘了,就算这几年没有大婚的打算,也可以先瞧瞧。看看有没有极为适合的人选,先定个亲之类。

免得下手太晚,好小伙子都被人挑了去。

可惜……

珠珠撇嘴:“皇玛法这番疼爱,珠珠注定领受不了了。嫁人,我是不会嫁人的。只专心做事,争取多做出点成绩来。争取早日尘埃落定,让一些人彻底死心。”

“顶多再过几年选个俊秀又老实,不介意入赘的。”

若找不到,受用一两个俊秀小厮也使得。横竖只要孩子出自她腹中,是直亲王府的第三代便可,孩子阿玛是哪个又有什么打紧?

不过这想法略有些惊世骇俗,为免挨揍,珠珠并没有诉诸于口。

哪知道自家优秀的阿玛额娘脑海中也刚刚转过这个想法呢?

毕竟,按着规矩,亲王可以有一正二侧四庶,并妾室通房无定数。自家女儿若顺利承爵,将来也是亲王呢。

一应待遇上,自然也不该例外。

就算那孩子实诚,随了她阿玛的深情专注。那也是她的选择,而不能成为任何人因她是女儿身打压她的理由。

夫妻俩对视一眼,只觉得各自肩头的担子又重了不少。

康熙三十九年腊月二十七,左盼右盼,始终没看到阿玛额娘和姐姐回京的敏敏终于按捺不住,亲自打马来接。

“皇玛法每日里念叨,玛嬷也望眼欲穿的,就盼着你们能早日回来过个团圆年……”

结果都二十七了,人还没动弹。

珠珠抬手戳上她的脑门儿:“瞧这小没良心的,咱们都是为谁辛苦为谁忙呀?要不是为了过了年儿就让你的船能到高句丽,为了在战船之外,多给你准备几个蒸汽机船。咱们父子两个会整天忙忙碌碌,披星戴月吗?”

日盼夜盼,都不知道盼了多久的敏敏嗷一声蹦起来:“这这这,这是真的吗?”

“过过过,过了年,战船就能下海,我我我,我就能亲往高句丽、济州岛甚至倭子国方向,赚钱之余报了那一箭之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