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quote>

哎呀,流逝的时光是有分量的!

</blockquote>

<blockquote>

在电视前在狂热叫喊的人群里

</blockquote>

<blockquote>

我们满怀渇望地彼此注视了这么多年!

</blockquote>

<blockquote>

但愿在爱情的炽热里得到补偿……

</blockquote>

<blockquote>

现在,严格的<sup>[2]规定已经放宽。

</blockquote>

<blockquote>

来吧,亲爱的,泰晤士河畔在等着呢。<sup>[3]

</blockquote>

</blockquote>

[1]尽管作为文学体裁,党并不禁止写十四行诗,但是如果有谁写十四行诗,通常被视为退步守旧。正因如此,安普尔福思的这首诗在大洋国的诗歌史上算得上是一次大胆的创新。许多人认为这首诗的灵感来自裘莉亚·米勒(Julia Miller)。然而最新研究表明,这首诗也可能是写给一个名叫约翰·莫尔(John Moore)的年轻飞行员军官的:安普尔福思借用这种障眼法,将这首诗献给他素情蜜意的同性爱人。——历史学家批注

[2]原来的手稿里写的形容词是“严酷的”,而《时代》的编辑们用“严格的”一词削弱了力度。(请见《时代》1985年4月3日发表的题为《党很严格,但从不严酷》的头条文章。)——历史学家批注

[3]当时,坠入情网的年轻人经常到泰晤士河边一段人烟稀少、树丛浓密的河岸约会。官方部门至少对这类所谓“放松式郊游”采取了容忍态度。——历史学家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