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士予年五十,早年,也是一员大将,现如今,任兵隶司尹一职,从武官转成了文官。

与御国公,乃是挚友,自御国公一家灭门后,这十四年来,他一直在彻查此事,直至半年多以前,终是找出三个疑点,上诉翻案。

上奏的三项疑点如下:

一,御国公府大火当日,府兵接到御国公的命令,全数被调离至兵隶司,按道理,主人要下令将府兵调到兵隶司,只有两种原因,一是京城发生异常,二是皇上下令,但两者,都没有,所以御国公下令有所异常。

二,当年持御国公令牌、调离兵隶司的将军在事后不久,突然暴毙死亡,肯定事有蹊跷。

三,御国公府73人,却少了一具尸体,根据仵作验尸得知,再查御国公府的人口记录,得知少的一具尸体,可能是府中的小厮逃了出去,若能找到失踪的那人,兴许就能知道当年事情的真相!

种种原因,在秦士予极力上诉后,皇帝终于同意下令彻查了。

这会,景容刚到秦府门口,秦士予便将他迎了进去。

“容王何必亲自过来一趟,只须命人通报一声,下官前往容王府就行。”

“不碍事,而且秦大人你行动不方便。”

秦士予因为出征时,脚部受过伤,行动起来也有些不方便,再加上之前在南蛰门外跪了三天三夜后,脚伤便更加严重了,站得久了些,就疼得不行。

两人盘膝而坐,一旁的小厮上了两杯热茶。

“容王,你在信中所说,带回来一个人,此人,当真能破了这桩案子?”秦士予问。

景容微叹了一声气,端起茶杯,小小抿了一口。

见他如此,秦士予思索不明,试探性的问了一句:“容王心思微沉,难道此案,有其他变故?”

“不瞒秦大人,这半年间,本王根据户部登记的御国公府人员名单,走访了不少地方,无非就是为了找到遗漏的一人,但却是大海捞针,无从查起。”

“所以王爷的意思?”

“当年大火烧了御国公府一天一夜,七十二具尸体都成了焦尸,无从辨别,根据一些配饰判断,倒是能辨别出御国公和他妻儿5人,将其葬于陵墓,而剩余的67人,则全部葬在了临山,想得知失踪的一人是谁?唯有一种办法,就是开棺。”

“开棺?”

“本王带来的这个奇人,能画骨为像,无论是腐尸,亦或是一堆生生白骨,都能画出此人的生前像来,只有开棺,将人像一一画出,自然就能得知失踪的一人到底是谁?”

景容字字璇玑,掷地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