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布好了。”

王导喊柳苇:“来,燕燕,今天先拍几个轻松的戏。”

她刚才听到了,过来说:“梳头是吗?拍几次?”

王导:“先拍个三五次吧。”

明白,就是要拍不同的衣服和不同的季节嘛,懂。

柳苇去换衣服。妆已经化好了,换衣服就简单了,不到五分钟她就从服装室出来,站到场地上。

装饰用的大玻璃窗打开了,外面铺上了绿幕。

她站在阳台上,这阳台其实挺结实的,因为要用一年,所以是用木头造的,外面贴了石膏模子,做成了石材的样子,下面还有三角型的支撑架,站个人上去是不成问题的。

不过,道具也告诉她,可以站,最好不要蹦或跳。

道具:“毕竟还是有点脆弱的。”

柳苇保证:“你放心,我绝对不蹦不跳。”

回忆录上说,祝女士少女时代很喜欢站在家里的阳台上梳头,复原出来的祝家楼显示,这个阳台是在四楼,离地至少有二十米,所以她在阳台上可以看街道上的人和车流,街上的人看不到她。

铺绿幕是为了后期往上加街景。

大摇臂伸过来,从正上方拍她。

后面也有一只摇臂,是场下的摄像师操纵的。

还有一只大风扇,在往她这里吹小风。

她穿着睡衣一号,头发散着,正面两个大灯从两个方向照过来,不是特别刺眼,因为要模仿的是清晨的日光。

她拿着一只雕花木梳,在镜头中给自己顺发,再编辫子,旁边的小几上摆着头油、妆镜和头绳。

她先梳通,再抹点头油在手心,把头发毛燥的地方给抹顺,再分成两边编辫子,再照镜子,一气呵成。

都做完了,王导还没说话,她就朝阳台下看了看,从东看到西,好像在看街景上的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