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头的玳瑁眼镜搁在鼻梁上,看人的时候,从眼镜上面看——这是老花眼。

“王老师,你找我啊?”

“哦哦,林海文是不是?来坐。”王老头挺和蔼的,“是这样的,期末考的时候,你在卷子上填了半联诗,就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那个。我呢,跟我一个在《诗刊》工作的朋友交流了一下,想要就你这一联诗写个诗评,问问你的意见,你要是同意啊。我还想问问你这个创作的想法是什么?”

“有稿费么?”

话一出口,林海文都觉得有点尴尬,他刚才还在想赚钱的事,脑子没回过神来。

王老头显然也愣住了,这年头学生能发东西在刊物上,是很荣耀的事情,更何况,还是《诗刊》这么重量级的刊物,虽然诗歌是小众文化,但受众都是比较高端的人群。这一张口就是稿费,还真少见。

“咳,稿费当然是有的,不过诗评的话,比较少,如果是原创的诗,就要多一点。”

林海文心里一动,“王老师,是这样的,当初啊,我看孟津的《独坐怀乡》,就觉得颔联上这两句挺好,就是不太搭。所以就拿这两句,作了一首诗一首词,要不,我念给你您听听,您给评评?”

王老头一愣一愣的,好大的口气啊,一首诗?一首词?还是因为看不上孟津的诗,才自己创作的?

好几个老师都竖着耳朵,这会儿也凑过来。

“念念,念念,我们也欣赏一下。”当初统分的青年老师迫不及待地凑过来,“王老师,你不知道,前两天学生剧社演《神谕》,林海文同学还当场创作了一首现代诗呢。”

“哦?”王老头对于学生的现代诗没什么兴趣,现代诗看着简单,格式没有限制,但真要写好,很难,“先听听这个诗。”

“咳。”林海文清了清喉咙,这两首诗,他都不用找藏书阁了,自己就能背下来,“先是举杯邀明月这句啊。我这首诗叫《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