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歌词的白话程度,恰到好处,虽然是白话,但展现的也是相当优美的意境,张宗子随便听了几首都很喜欢,如《一剪梅》的‘一剪寒梅傲立雪中’,又《南屏晚钟》的‘南屏晚钟,随风飘送’,《外婆的平湖湾》中,‘晚风轻拂平湖湾,白浪逐沙滩’等,词作水准他认为是不低的,兼具雅致、上口,倘若现在让他翻用原曲来谱新词,仓促之间,未必能写出水准更高的词来呢!

前几天的痛苦万状,现在变成陶然而醉了,不过这文件夹里的确有很多歌曲,原调是来自于民间小调,也就是民歌,譬如《夜来香》、《茉莉花》,都有典型的民间小调特征,且和敏朝的调子如出一辙,充分证明了天界和本界的关系。张宗子还挑了一些鞑靼民歌来听,其中那股子豪阔苍莽的气息,呼之欲出,也和他在边市所听的小调非常的类似。

愉快的下午,他对于流行乐逐渐有头绪了,张宗子尤其意识到了一点,那就是随着留声机的自产,音乐类目中,纯器乐似乎会变得越来越小众,人声音乐将占据主流,当然,实际上就算在买活军崛起之前,敏朝就已经有这样的趋势了,流行的民间小调也好,北剧南曲的唱腔也罢,总是带词儿的调子,出名的戏班子,一旦公演,众人争观。就是饮宴时请的乐班,也越来越留心带歌女伴唱,不是评弹就是琵琶,少有乐师清弹而众人洗耳恭听的事情了。

这一点好像和欧罗巴的趋势还并不太一样,那边的乐班子还是以纯器乐为主,而且乐器本身发展得比华夏要更丰富,张宗子留意到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后世的音乐中,和声、复调比重极大,很多配乐他甚至分辨不出是什么乐器所做,这说明后世的和声乐器必然非常的发达。

而和声乐器就是如今东西方在乐器上的极大区别,欧罗巴的乐器中和声乐器较多,华夏的传统乐器多为旋律乐器,进而也影响了戏曲,戏曲配乐特点多为单调,复调很少,至少在此刻来说是这样,但张宗子不知道后世的发展中,戏曲配乐会不会也往复调的路子去走。至少在此刻,他听的那些西洋曲子,已经明显有复调特征了,所翻阅的曲谱中,多乐器合奏谱已经开始明确区分声部。

除此之外,还有所向往而迄今没有见到的西洋乐器管风琴,那是非常明确的复调乐器,也是华夏确然没有的极大型乐器,想想看,一架琴竟有一间屋子大小!要和庙宇建在一起!

张宗子对于管风琴,也是心向往之的,这算是他在现世中所好奇的东西之一,程度不比对天界的好奇低。这其中有个道理,便是管风琴是可以在本地造出来的,因为在西洋已经造过了。那么这就是一种可以复现的技术,至少从此刻来看,复调就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想要发展音乐——也离不开制造业的发展呢,复调乐器,这就是一种需要去发明或者去引入、去推广的东西。复调器乐的恢宏,以及在伴奏中烘托唱腔、营造气氛的妙用,是确然可以眼见的。

“嗯……除了作曲格式、曲调旋律之外,还有就是乐器的发展,这都是可以实实在在地去做的工作,且先不说难度如何……难度那是别人的事,我这里能想出办法就不错了,至少可以努力嘛,比起大家一门心思拍脑袋、等灵感,又要好得多了。”

至此,他感觉自己的工作开始有些眉目了,至少思路逐渐浮现出来,接下来挑选歌曲作为教材,就是比较具体的工作。张宗子先把自己的思路写下来,算是提纲契领打了个骨架,随后又暂从民歌文件夹退了出来,下一步他打算听一下纯音乐文件夹,如果有琴曲、笛曲,那就太好了了,辨别两地曲谱、奏法的区别,可以推测出后世器乐的发展程度,也找到如今前进的方向。

国家大典所用的肃穆雅乐,代表学院审美的周密文雅之器乐,民间所喜所流行,丰富生活的民间之乐,与其余艺术形式结合的配乐,他自己把音乐分为这四个大类。打算各写一个提纲,拟出标准之后,送交上去,大家讨论通过,再建起工作组,以这个标准去挑选素材,这样事情才能办得快些,不然,张宗子要看一辈子,估计都扫不完素材库。今天这个下午他足足听了三个多小时,感觉耳朵有点儿发麻,既然已经有了进展,把提纲列出来了,犹豫片刻之后,他摘下耳机,准备明天再来干活,眼珠子贼溜溜地转着,把鼠标移向了仙画文件夹,“看看歌舞晚会也好!”

他所接触到的这个素材库,都是和音乐有关的,仙画栏目是各种歌舞表演,当然还有戏曲表演的录像,张宗子看着文件夹里的名录,哪一个都让他垂涎三尺,只是很可惜的一点,这里的仙画大概并不是特别完整,尤其是戏曲,多以名折为主,少有全本大戏。不过即便如此,看着什么《锁麟囊》、《四郎探母》、《天女散花》等名录,他也是食指大动——这才是他最熟稔也最擅长的区域啊!

“看看天界唱的是什么戏,腔调如何!四郎探母,杨家将故事,天女散花似乎是神仙祝寿戏,意思也不大……这锁麟囊听着又雅致又新鲜,因何而锁,我来瞧瞧!”

待要点开时,眼睛一瞥,又看到有《昆.牡丹亭游园惊梦》的仙画,这个是如今就有的,张宗子精神一振,又想先看看这个来对比唱腔,又看到牡丹亭下,是《昆.桃花扇哀江南套曲》,心中又是一动,想道,“这也是昆曲,怎么我丝毫没有听说过?能和牡丹亭并列,收入库中,成就定然不小啊!”

‘哀江南’这三个字,对于绍兴人张宗子而言,又是别样勾动情肠,所以虽然还看到一个《三堂会审伽利略》,让他很感兴趣,但张宗子还是优先打开了这个仙画,见这仙画前头,先是一片黑屏,上头字迹道,‘桃花扇,作者清孔聘之,讲述了敏末江南复社文人侯朝宗和名伎李香君之悲欢离合……’

“噗!”一口水呛在喉咙里了,张宗子咳嗽得肺都要吐出来了,半天神色仍是古怪,“清,这么说,下个朝代,国号果然本该是清?不是,侯朝宗、侯朝宗——”

“我看的居然是小猴的故事?!也就是说,原事就发生在不久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