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梯的尽头链接的是一朵倒扣着的紫檀木莲花,没有落地,四周没有任何支撑,就被木梯这样吊着悬浮在半空之上。

我不知道木梯所在的巨柱连接在塔顶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构,能够承受住几百上千米长巨柱以及底部如此硕大的一朵紫檀木莲花的重量。

我感叹了一下,便顺着莲花的花瓣,滑落到了塔底。

檀木莲花低垂的花瓣与塔底大约有两米多的距离,我跳下来没有费多少力气。

我在塔底静静地站了大概有十来分钟,确定那些人骨鬼皮怪没有跟着下来之后,才开始观察四周的环境。

酒精块早已没了,但是巨柱木梯上熊熊的大火将整个塔底照得通亮。

塔底呈正八边形,大概有一个篮球场那么大,塔壁上是一大卷精美的壁画,但是,我走了一圈,却发现所有壁画上画的都是彩色的祥云图案,没有任何人物形象,不仅如此,连地面上也都是祥云的图案。

云文化的涵义在佛教、道教以及世俗中的意义不尽相同,但本质是自然规律。古人认为运是天地之本,他们利用云的大小、长度、疏密、尾流的朝向加上环境来判断候征,后面渐渐运用到了战争之中,所以,中国人从古早的时候开始,就对云充满了崇拜和敬畏之心。

敦煌莫高窟中频繁出现的祥云组合,便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但是,爷爷曾经说过,中国的云文化发展到最后,云朵的描绘不仅仅是从艺术的角度,还渗入了更多的人类学和社会学,特别是在壁画之中,一定藏有视觉的传达密码。

我不知道爷爷的这些理论从哪里来的,但是他的藏书数量巨大,且多是古时传下来的绝本,他的那些书我一看就困,也看不懂,所以不知道他是不是在哪本古籍中看到了什么。

这些壁画之中,繁复出现的、姿态各异的祥云,难道真的在向后人传递着什么信息吗?我忍不住地凝神观察。

眼前的景况,环绕着头顶上那朵檀木莲花,满天飞动的繁复流云,似有风在吹拂,让人恍惚间觉得天地倒置,我像是踏在软云之上,在云朵翻飞的舞蹈之中,仿佛能够听到楼阁间响起了阵阵仙乐,令人目眩神迷。

突然间,“滋啦”一声巨响,应该是上面的大火中有什么东西爆破了,这一声响也将沉浸在壁画之中的我拉了回来。

我心有余悸地看着环绕在四周的祥云,怎么一下子好像真的走进了壁画之中那样,视觉听觉甚至是嗅觉,一切都像是真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