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一波未平

梁廷栋和张凤翼自杀后,从京师来的缇骑叫来了大小官吏,当着众人的面,验明正身,宣布了梁、张二人确定已死的讯息。

他们将梁、张二人的遗物等收集起来,带回了京师。

崇祯皇帝得知消息后,也是唏嘘不已,当即严厉驳斥了那些继续攻击张凤翼和梁廷栋的御史们,而是命令有司对张、梁二人按照沙场阵亡惯例进行抚恤。

同时下令让监军使高起潜暂时监管各部勤王军。

另外,鉴于清军已退的现实,京师已经恢复了正常秩序,为了节省军饷开支,那些外地的勤王军,就应该哪里来的,再回到哪里去。

只是朝廷虽然有这样的旨意,但是大明的官场此刻已经完全陷入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怪圈之中,再好的政策也得有人能够切实执行起来才行。

朝廷的旨意一时半会还没有正式下达到各地,张鹿安和黄得功等人倒是进入密云城,听闻了张凤翼自杀的消息,顿时令两人目瞪口呆。

出于对上司的一点敬意,当然更多的还是顾忌官场的颜面所在,两人都参加了张凤翼的遗体装榇仪式,其中张凤翼的仆人在仪式上哭的最为伤心:

“老爷啊,如果老奴能把消息更早的传递过来,或许你就不会死啊。呜呜呜……”

好在旁人都以为他是伤心过度,没有过分考究他说的话,里面存在的实际情况。

张鹿安和黄得功参加完仪式,张鹿安突然询问黄得功道:

“黄副戎(副总兵的另一种称法),您的经验更加丰富一些,您觉得我接下来该怎么办?”

“如果鄙人没有猜错的话,那么接下来咱们应该会听高起潜高公公的命令了,不过你也不需要担心,如今建奴已经退走,对于勤王军来说,历来就是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的,桐城营自然不会有意外。”

“桐城营的去向好定,那么那些可怜的难民怎么办?”

“那自然应该是高公公应该考虑的问题,应该是朝廷中兖兖诸公应该考虑的问题。”

很显然黄得功不愿意理会这样的琐事,就像贾名杰分析的那样:黄得功就是一位很纯粹的帝国军人。

张鹿安见黄得功不愿意多说,也就不好持续追问下去,带着黄得功一起回到了设在密云城内的桐城营留守营部,召见了留守的刘体仁。

张鹿安按照自己之前的承诺,让刘体仁安排将剩余的烈酒赠送给了黄得功所部,然后开始安排,着手准备桐城营的后退撤离事宜。

黄得功带着烈酒回到了自己的大营,然后让军内文书经历进行安排,会同桐城营提供的《作战明细》,派军中夜不收将相关文件连夜送交监军使高起潜的驻地通州。黄得功所部以及张鹿安的桐城营都在密云城内驻扎,等待着高起潜的命令。

上峰的明确回复还在路上,桐城营得以有些时间来舔舐伤口。

按照张鹿安的计划,原本的阵亡将士都应该是带回老家安葬的,可是眼下还是盛夏时节、酷热难耐,长途运输尸体显然很不现实。

加上从塞外草原返回的路上又有多名伤员伤重不治而亡,张鹿安无奈之下,只能按照军礼,将盛长翔、安永光和吕祥发以下两百余将士全部安葬在密云城南的黍谷山面阳坡,并立有墓碑,上书“桐城营贰佰叁什玖位忠勇将士合葬墓”。

张鹿安站在墓碑前,内心是久久不能平静,盛长翔正值青壮年而亡,他的父亲盛洛和长兄盛长识早就先后为国阵亡,导致英雄无后的结果,很明显是自己的责任;安永光是在霍邱西大山剿匪以后投靠过来的彝人,也用生命践行了忠诚;吕祥发更是直接救了自己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