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筹饷

骑兵将领的人选确定好,刘廷桂又安排刘佐临和刘壮国把骑兵的营房和住所给安排好,让他们能够安顿下来。

等刘廷桂和张鹿安回到中军大厅后,众人又开始讨论下一个议题,那就是筹饷问题。

目前粮饷的来源主要就是三块,一个是之前张氏老宅分家所得的七万两,一个是从淮安领取来的不足色不足额的军饷,第三个就是从张一川的老营里抢夺来的那一部分。

但是经过一系列的战斗,战损巨大,除了各种其他损失外,加上救助百姓的粮饷花出去的钱,都是海量,关键还得负担东阳的烈士未曾发完的抚恤金的发放,以及历次战斗中牺牲的将士们的抚恤金发放、伤残者的一次性补偿金。

加上这次去安庆买马和物资的钱,恐怕已经很难坚持到明年年初领取新的军饷了,况且军饷也不会足额发放的,新的筹饷措施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要不,还是由我再去一趟登州吧,去看看那边几个月过去了,发展的怎么样了。”张鹿安提议道。

其实张鹿安心里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当初让刘体仁在张一川的老营埋下了一批金银珠宝,这次准备一块给取了来。

几个人想了一下,张可道、陈新薄和陈利昭等在登州有一定影响力的人都是有伤在身行动不便,除了张鹿安,目前还真的是没有合适的人选前往登州,只能张鹿安前去。

至于正阳关的安保问题,由孟大海全权负责,新兵训练由陈利宝全权负责,招兵事宜由刘佐临挂帅,带着刘体谦和刘济宽继续招募兵员。

张鹿安则提出带一些人马一起前往登州,相应的通关文书由刘廷桂三天内全部给办妥。

于是在张可道和陈新薄的建议下,张鹿安带着以下人等出发了:

陈新天负责与沿途政府官员打交道,在大明境内,想要通关文书真正发挥作用的前提,还得有明事理会打点的人;

刘体仁,负责找到埋金点,张鹿安知道瞒不住,跟张可道和陈新薄提到过;

张孝吴,这段时间刚把霍丘和正阳关的信鸽分巢,也是忙的很,但是张鹿安还是决定让他把手里的活先放下,先跟着一起检验一下,沿途的信鸽站的效果如何;

让盛长翔带着二十名精锐骑兵、孟大石带着新选入三十名骑兵一起,充当机动力量,护卫往来;

左忠禹、许若襄,他们是得知登州闻香教教内出现问题,准备一起前去打探一下消息,张鹿安则是对左忠禹有新的想法,就带着一起走。自从妹妹许若云在霍丘城外去世后,许若襄感觉特别孤单,最后在陈新薄以及夫人刘氏的撮合下,许若襄经过考虑,最终还是嫁给了左忠禹。用后世抗战期间时髦的话来说,就是结成了一对革命伉俪;

让孟大力带着六艘沙船、漕船以及相应的水手102人,加上新招募的水兵100人,进行沿途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