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体系

张鹿安口中所说的体系,马应魁是真心听进去了。

次日一大早,马应魁就带领部下前往安庆府报到,名义上暂时借调到安庐巡抚标下听令。

待马应魁有空的时候,将张鹿安所说的话有意无意提了出来,史可法微微笑道:

“想不到张鹿安竟然还有这种心思,他的武功不行,但是却有一定的干才,眼光不错,倒是真不如去考个功名,到时候金榜题名之际,不管是当个一方主政还是为人参谋,都是不错的选择,远比像现在这样,披荆斩棘、缳甲执戈要好的多。如山,他是你的妻弟,你抽空了要好好劝劝他。”

“是,卑职知道了。”

史可法笑眯眯地看着马应魁走出去,然后召集幕僚、王公略和皮应举,一起开会商讨如何破解剿灭山中流寇的难题。

“诸位,近日有位后生提到,可以尽量考虑政治手段来解决山中匪患不决的问题,只是具体如何操作,诸位有何高见?”史可法问道。

作为安庐二把手的王公弼自然不会首先发言。

“抚台大人,下官认为,如今朝廷政策明确,那就是执行杨本兵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之策,重点还是在于固本清源,全面做好防守之后,才能谈到留出机动兵力做好张网的准备。山中流寇并非心腹大患,他们停留在山中不出来,只要咱们派人封锁进出山中的各个路口,禁止商旅运送食盐和其他货物进出山中,长此以往,山中的流寇自然会被困死,不需要劳师动众,不需要劳心伤神的去考虑山中匪寇的问题。事实上英霍山中,千年匪患未绝,难道我等就比前人更聪明?”

皮应举率先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皮知府的发言强调的根本所在,还是抓紧构筑三座县城,加强沿山一带的封锁,本官觉得就说的很好嘛。秀之和康伯,说说你们俩的高见。”

秀之是王秀楚的字,康伯是史可法身边的另一个高参姚康的字,姚康是桐城人,与桐城本地巨宦何如宠关系紧密,史可法暂居桐城期间,拜会何如宠,何如宠碍于情面才将姚康推荐给史可法。

史可法经过相处,对于姚康的才情大为震惊,几乎所有的檄文和上下级公文全部出自姚康之手。姚康与王秀楚一样,都是属于史可法的心腹幕僚。

史可法知道在王公略和皮应举的面前,只有秀才功名的姚康和王秀楚不便于直接发言,索性直接点名询问道。

“康伯见过三位大人,高见不敢当。只是在下出自桐城,说说在下的亲身经历所见。在我们桐城,有个地方名叫浮山,因为位置偏僻,东边紧邻着丘陵山脉,一直多有强人出没,剿不胜剿,防不胜防。后来经过官府围剿,剿灭了盘踞此地的贺国观,杨知县将此地交给了乡官刘佐临和巡检阴六进行管理,此地再也不见过有拦路劫道的事情发生。在下前几日亲临过浮山,只有一个感受特别明显,那就是浮山之上有个明显的体系,使得几乎人人有事做,事事有追踪。老百姓可以活下去,甚至能体会到公平的感觉。如此环境之下,平常百姓之家,谁愿意去追随让人指脊梁骨骂的流寇呢?”姚康说道,通过述说自己的经历,把自己的想法给说了出来。

“唉,常言道:‘灭山中贼易,灭心中贼难’。英霍山区太大,而浮山太小,将两者相提并论并不合适。秀之,你来说说。”

史可法说道。

“抚台大人垂询,那学生就斗胆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学生也是通过亲眼所见,才心有感悟。抚台大人,还记得马应魁都司麾下的张小山和张应举两人吗?”王秀楚问道。

“哈哈,自然记得。马都司很快就会成为马游击了。只是王兵备和皮知府不太了解,秀之可以介绍一番。”